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名医堂糖尿病的防与治


嘉宾介绍:祝开思

工作单位: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等。

访谈实录:

主持人续续: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医堂》。我国近十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猛,患病人数逼近1亿大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在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来控制这种“甜蜜的负担”呢?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期《名医堂》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祝开思教授来给大家谈一谈糖尿病的防治话题。祝老师您好!请先和腾讯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祝开思:主持人好,广大的腾讯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续续:其实说到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富贵病,那么在临床上我们是怎么来定义糖尿病的呢?

祝开思:糖尿病的定义就是看血糖,我们化验的血的结果一般是空腹是超过7,餐后两小时超过11我们就定义为糖尿病。

主持人续续:那个血糖是不是持续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很高?

祝开思:不是,只要发现高就是糖尿病。

主持人续续:那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呢?

祝开思: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我们教科书上讲的事三多一少症状,所谓的三多一少就是是吃得多,尿得多,体重也下降了,这就是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但是实际上好多的早期糖尿病病人是没什么症状的。

主持人续续:医院发现的时候,是不是都已经比较严重了。

祝开思:看医院去的,如果他已经有症状了,去找医生看病,这个时候已经比较高了,超过我说的7和11这两个数值,刚诊断的标准,往往他都很高了,才会有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果医院,那肯定已经很高了。

主持人续续:那是不是一般的病人实际上不是因为有症状才发现有糖尿病呢?

祝开思:是。有些病人,比如说现在很多的糖尿病的病人来找我看病,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很多一个是体检,现在检查的比较多。可是他没有症状,他就找你来了。还有一些情况,比如说他的亲戚朋友有糖尿病的,在用快速测血糖,有的时候说你给我测一下,一测也高了,医院看大夫。往往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就发现了。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糖尿病的发病人群有什么特点呢?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祝开思:糖尿病的人群特点是什么呢?一个是年龄,一般的40岁以上的,第二是肥胖,比较胖的人,第三他有家族史,所谓的家族史,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姊妹当中有糖尿病,他得糖尿病的危险性就高了。还有一些状况,比如说他有高血压、高血脂,有痛风的,这些危险因素的都容易患病率比较高。

主持人续续:那刚才我们说到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迅猛的增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祝开思:最近十年来,你也清楚,我们的经济情况好转了。随着GDP的增高,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他的能量摄入就多了,摄入多了就伴随着肥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交通工具发生变化了,公交车也方便,私家车也方便。人的体力活动就少了,包括一些农村的地区,他的机械化的生产,这也减轻了人的体力活动。减轻人的体力的同时,摄入量又大,必定伴随着是肥胖,肥胖之后能量过剩了。血糖血脂这些问题都出现了。

主持人续续:其实就是吃得太好了,吃得太多了,运动太少了,糖尿病的患者就越来越多了。

祝开思:对。

主持人续续:我还听说有一个说法,现在糖尿病是越治越多,您有没有这种感觉?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就有1甚至1.5个后备军,越治越多?

祝开思:糖尿病这个病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你一旦确诊是糖尿病了,按照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他一旦确诊了糖尿病,他是去不了根的。一旦得了糖尿病,就说明你的胰岛功能,各个状况在之前的一段时间你就把它破坏掉了,要想把糖尿病恢复是很困难的,得一个就多一个。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变化这么大,它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确诊是糖尿病,我们还有一大批正在肥胖或者是他的糖耐量减低的状态,这些实际上都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我们怎么觉得越治越多呢?不是我们越治越多,而是病人越来越多了。

主持人续续:那糖尿病有没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您刚才讲40岁以后得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祝开思:40岁以后得的概率很高。40岁之前糖尿病的概率以前是很少的,但是这十年来多了。

主持人续续:其实很多年轻人得了糖尿病,并不是很重视,他就觉得这个东西可能不是很在意。如果是早期的话,是怎么样来发现我得了糖尿病呢?

祝开思:我刚才说了,这还是一个需要广大社会,广大媒体去重视这个问题。为什么呢?我刚才说了,糖尿病你早期血糖不是很高的时候,它的症状不是很突出,无非是偶尔觉得有点口渴了,或者是小便比别人多一点,最近瘦点了,不把它当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说忽视这个问题。但是真正要说糖尿病的并发症已经出现了,它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可是一旦出现了并发症了,往往又是不可逆的,所以需要媒体宣传一定要告诉他糖尿病很可怕,但是早期没有什么感觉。是一个悄无声息的,慢慢出现的一个疾病。等到一旦出现并发症了,往往这个时候治疗就有点晚了。

主持人续续:那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有哪些疾病呢?

祝开思:如果把糖尿病的并发症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这个就全面了,全身的血管都包括。比如说我们的眼底是一个小血管,我们的肾脏是小血管,这两个地方出问题了,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眼睛看东西模糊,严重的失明,肾脏开始是尿蛋白,严重的是尿毒症,就像刚才你说的,它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实际上就是高糖引起的血管的堵塞,高糖是黏的,血糖越高,粘度越大,把这些小血管堵塞了。再往下它的大血管也会出现堵塞,比如说堵了脑血管是脑梗塞,堵了心脏血管是心梗塞,堵了下肢血管是糖尿病足病。这些都是一句话,血管病变,分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这么两大类。

主持人续续:其实非常非常危险。我们通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还有高血糖。我们在每年的体检报告里每次都会查到,有的人他就查到高血压,可能高血压和高血脂,但是他没有高血糖。这三个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不是有一种病发生就要警惕那其他两种病会发生呢?

祝开思:一般这么说吧,为什么我们把这三种病集中在一起说叫三高呢?主要是因为这三个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的概率非常高。

主持人续续:能有多高?

祝开思:比如说这个人有高血压了,也可能他现在已经有糖尿病了,也许过几年就有糖尿病了,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比如说糖尿病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能占一半,50%,同时这部分人又有一半的人是高血脂。它们三个合起来的危害更严重,血糖、学脂、血压都是破坏血管,一个高血糖已经引起血管病变了,如果再合并高血压,再合并高血脂,这个血管病变的概率就更高了。所以这三个容易合在一起,并且这三个合起来的危害更大。

主持人续续:那这三种病我们讲是富贵病,那是不是只有胖人会得这种病?瘦子就不会得这种病呢?

祝开思:糖尿病的发病是非常复杂的,是多种多样的因素,但是我们目前这十年来,大规模发病率特别高的就是肥胖引起的糖尿病,也有一小部分,很小很小,瘦人也有糖尿病,那个概率在百分之几,80%到90%的病人是因为你胖,我刚才说了能量摄入多了,不运动引起了肥胖,肥胖之后导致的能量积累得过多,引起的血糖和血脂高了,最近几年都是这样子。

主持人续续: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态,这个非常重要。

祝开思:非常重要。过胖和过瘦都不提倡。

主持人续续:那糖尿病在临床上是怎么来分类呢?

祝开思:我们现在初步的分类就是分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病是年龄一般都偏小,在20岁以内的,小孩得的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往往跟生活方式关系不是很大,它主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免疫破坏,一下子把胰岛功能全部破坏掉了,这一类的疾病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需要打胰岛素才能治好。

主持人续续:可以根治么?

祝开思:也不能根治,只能终身打胰岛素,因为他的胰岛素全缺乏。这一部分人终身不能离开胰岛素,我们以前都叫它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这个就是一型糖尿病。二型的就复杂了,我刚才说的大部分是肥胖引起来的,代谢综合症引起的糖尿病。还有一小部分也可能不怕,我们现在宣传的主要是指的这一部分,就是他吃得多了,运动少了,引起的代谢综合症,从而导致的糖尿病,现在占绝大部分。

主持人续续:那得了糖尿病,是不是一般的患者都会很恐慌呢?

祝开思:我们一般碰到的状况有两个状况,也可以说是三个状况,一旦有人发现糖尿病的,他一看周围有一些得糖尿病的,眼睛看不见了,肾脏坏了,有一部分人就特别恐惧。有糖尿病的情况感觉压力非常大,他这一部分人有可能采取一些态度:“我不管了!”这是比较消极的态度。也有一些人过于去重视了:“可了不得了!”这样也不好。我们提倡的是要正确的面对它。你血糖高了,就说明你原先的生活方式不合适了,那么需要怎么办呢?需要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血糖就会降一部分,在医生的指导下再用一些药,就把血糖控制得很好,血糖控制好了实际上糖尿病和正常人的生活是一样的。

主持人续续:您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吗?

祝开思: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最基本的两条就是我刚才说了,你原先的生活方式不合适了,吃的多了,运动少了,体重增加了。它两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改变生活方式,要减轻体重,要多运动,要少吃东西。这实际上有一套很科学的办法,我们可以根据他的身体体重算出他需要的能量,给他定一个食谱,让他按照科学的食谱来吃饭。也可以给他定一个运动方式,每天要坚持这种运动方式,这两条坚持了,有好多轻的糖尿病,刚发现的糖尿病,就会控制住了。如果说在这种方式的前提下,还是不行的话,还是高,那说明这个病就重了一些。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口服药非常多,有些人需要吃口服药,有些人更严重的就需要打胰岛素,一般就是这么几个方法:运动、饮食控制、药物、胰岛素这么几个。

主持人续续:得了糖尿病,您说它是不能治愈的,一直都要在服药或者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患者的管理是不是就非常重要了呢?因为我觉得这么长时间的看病,患者会有一个比较消极或者疲惫的这样一个心理?

祝开思:的确像你说的这样,病人如果一旦得了糖尿病以后,一个是心理压力大一些,刚才我说,得上了又不太容易去“根儿”,好多人说很烦,实际上因为你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已经造成胰岛功能损伤了,想让胰岛功能恢复,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得糖尿病的患者年龄比较大了,40岁以上,实际上好多功能都在往下降,不光是胰岛功能。这个时候你要想着有一个办法使所有的功能都恢复,似乎从理论上来讲不太可能。实际上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他的血糖下来,把胰岛功能恢复了,我们吃得少了,给胰岛少添加负担。有的人说我通过运动,通过饮食控制,血糖下来了,是不是就根治了?这也不是根治了,因为这本身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办法。运动和饮食控制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办法。我们还是提倡科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的观点。

主持人续续:糖尿病是不是可以预防呢?

祝开思:有,生活方式。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特别是这十年糖尿病呈爆发性的增长,就是这十年来,大家的生活方式改变太大了。比如说汽车,十年前还觉得开车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满大街都是了,停车都没有地方停了。这一下解放了人的体力了,从人的舒适度来讲是好的,但是我们的糖尿病以前没有这个状态,以前糖尿病是富贵病,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比如说土豪才会得这个病。现在大家生活上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土豪有车,老百姓也有车,只是好坏而已,都一样的不用太多的体力。你吃饭,肯德基、麦当劳大家都能吃得起,都是垃圾食品。吃得没有太大区别了,都运动少了,这样就造成糖尿病呈爆发性的增长。那么怎么预防呢?还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们以前的生活方式挺健康的,我们60、70年代,我们吃的蔬菜多一些,运动量也比较大一些,体力活动大一些。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糖尿病很少,至少这种肥胖型糖尿病很少。现在应该说偏多了一些。

主持人续续:其实我周围朋友也有这样的,周末去健身房健身,可能要开车开20分钟到健身房,跑十几分钟,再开车再回来。其实主要路上都是在开车,在健身房的时间也不多。

祝开思:其实人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体,他一边在追求舒适的生活,可是这种舒适生活往往又会毒害、消磨人的意志,升高了大家的血糖和血脂。实际上大家想想看,不好理解,为什么呢?这既是一个医学的范畴,也是一个哲学的范畴。这是一个矛盾体,你既然知道这种生活方式不好,但是你还是愿意追求这种生活方式,我倒是提倡大家少开车,多运动,多走路。非常简单的,走路、骑车,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去开车。又减少污染,又能减少你身体内储存的垃圾。比如说血糖、血脂,都储存在体内,消耗不掉,怎么办?这就是体内的垃圾,多了以后,血糖、血脂都高,绝对影响人的寿命。

主持人续续:糖尿病叫糖尿病,是不是和吃糖有关系呢?

祝开思:关系不大。实际上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血糖的升高,它主要的原因是总的能量摄入大。而不光在于吃糖。当然你光吃糖,这个生活肯定是不合适的,营养不均衡。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吃多了,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总量多了,就储存在体内了。我刚才反复强调一点,运动又不够,吃进去又不消耗。这是现在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主要的原因,吃得多了,不消耗。这些东西都储存在体内,体内储存多了,当然它血管里的糖和脂就高了。

主持人续续:如果是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完全不能吃这种含糖的食品还有水果之类的这种东西呢?

祝开思:理论上来讲,如果已经确诊是糖尿病了,我们是不建议吃这种糖。所谓糖就是葡萄糖一类的,但是有一些水果,它的糖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还有一些矿物质,还有一些维生素,所以我们也不主张什么都不能吃了,而是主张他把总量减下来,总的能量控制住了。这总的里面包括碳水化合物,包括脂肪和蛋白。整体下来,让身体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不要能量储存太多。

主持人续续:那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应该每天都在家监测血糖呢?

祝开思:监测血糖非常重要。我刚才说了,血糖稍微升高的话,他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升高了,没有感觉。我刚才也说过,你有感觉的时候,已经是很高了。所以我们希望他监测,监测和不监测差得很大。比如说差的很多但是不知道,实际上血糖高了慢慢对身体是一个毒害作用。

主持人续续:所以在家里监测血糖也非常重要。靠运动和饮食是不是能够治好糖尿病呢?如果是早期没有发现,我原来很胖,减肥减成瘦子,糖尿病是不是能自己好呢?

祝开思:我刚才说了,这个糖尿病理论上是去不了根的,你说的状况是什么状况呢?他刚得糖尿病,胰岛功能损害得不是很大,通过运动把体重降下来了。你每次吃得少和运动量大,你的胰岛功能就能把减少了的饮食降下来,你吃多了,胰岛功能是不够的,你把吃得饭减低了,那你残存的胰岛功能也够了,再加上运动,运动又能帮助你降一部分的血糖,通过这个办法血糖正常了以后,从这个角度来讲,我通过运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血糖正常了,也算是根治。但是这种状况,如果你一旦放开了,它又高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又不算是根治。坚持运动,坚持饮食控制血糖就下来了,那就算控制。一旦放开了,它又升高了,这个状况就是因为你高了,就说明你的胰岛功能已经损伤了,这个时候把它减低了,只能说现在吃的饭和运动达到了你现在胰岛功能的水平。所以我们讲还不到根治,一旦根治了不控制又放松了,又高了。

主持人续续:所以糖尿病还是不能根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期访谈就快要结束了,最后祝老师再给我们总结一下本次访谈的内容,再给大家一些健康的提示。

祝开思:好的。今天的访谈的主要内容就是糖尿病,诊断是怎么诊断的,它的血糖标准是什么样的,我们空腹是超过7,餐后两小时超过11就算糖尿病了,建议大家经常去测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要求他测呢?比如说您最近感觉到疲劳、乏力,口渴,医院去测。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比较胖,血压又高,尿酸又高,家族中又有糖尿病,这个我建议每年他要查一次看看,是不是你也开始高了。高了以后怎么办?改变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糖尿病大部分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好来的,改变一下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怎么办?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做起来很难,大家都喜欢安逸的生活方式。但是要是做好,坚持了,绝对能预防糖尿病。真正的血糖高了以后,把管住嘴,迈开腿之后,经常的监测血糖,看是不是高了,如果高了的话,及时找医生看,比如说用口服药,有很多很多种,根据不同的状况,选不同的口服药,严重的就需要打胰岛素,也不那么可怕。目的就是把血糖控制住。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本期访谈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祝老师作客我们本期《名医堂》,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本期访谈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见!

更多内容请查看原文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50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