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0的糖尿病患者李叔在夜医院抢救,经急诊检查发现,李叔的昏迷原因是因为血糖含量过高导致的,所幸发现及时,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被抢救了过来。
据陈李叔的女儿李女士告知,李叔虽然患有糖尿病,但是一直都有按医嘱用药,为了健康平时也是素食吃得多,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还一直减重,防止过度肥胖,不知道为什么血糖含量还会过高,弄到还要抢救的程度,是药不管用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女士找到了医生,希望医生能够给出自己合理的解释,也希望自己能够多了解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父亲。
听着李女士的疑问,再结合李叔的生活习惯,医生表示李叔的情况主要是其长期“错吃”了素食造成的。
一、为什么糖尿病对人体危害这么大?
糖尿病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主要的典型症状有“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指出:全世界有5.37亿(10.5%)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年全球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死亡的成年人有万(占全因死亡率12.2%),平均每5秒钟就有1人因其死亡。
我国现有糖尿病成年患病人数为1.16亿,每年约有83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担任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的首都医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教授,曾经在“健康大家谈”的直播间表示,可以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
若将一个新鲜的苹果放到清水里,这个苹果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变化,但若把这个苹果放进糖水中,它可能就会变成蜜饯。同理,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含糖量高,对其产生的损伤是全身性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像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足等大血管并发症。除了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还会造成微血管并发症,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如何管理好糖尿病、控制住血糖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这关系到“糖友们”的生命。
二、控糖3误区,你中招几个?
虽然糖尿病患者们都有意识地去进行控糖,但是有部分患者并不知道,自以为的控糖行为其实是在伤害身体。
误区1:“久病成良医”
有些患者以为吃了降糖药就万事大吉,认为自己只需要持续服用降糖药就能控制好自己的血糖,但实际上病情有可能会被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之前服用的药物并不一定适合一直用,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药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都在与时俱进。因此,即使目前血糖控制稳定,也建议定时进行复查和体检。
误区2:“要贵不要对”
有些患者觉得降糖药是价格越贵,其药效越好,但实际上判断降糖药好坏的标准主要在于有效(个体化)、安全(毒副作用低)、质优价廉和使用方便等。贵的并不一定都是合适的,具体还要结合病情来选择适合个人的降糖药。
误区3:“盲目跟风”
降糖药要结合自身病情去选择,切忌听闻其他病友所说,某种降糖药疗效好就盲目跟风,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对他人而言可能是良药,但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建议要听取医生的意见,结合病情合理用药。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绝非单纯吃药那么简单。患者们需要紧紧围绕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这五个方面共同控糖,做好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三、这3种素食,糖友尽量少吃
不少糖友都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平时吃的都是素食,为何血糖还是那么高?其实是因为糖友们“错吃”了素食造成的。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表示,以下3种“素食刺客”要慎食:
1、素包子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记载,1个大约90~g大小的素菜包子大约提供~千卡热量,归属于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但就是这么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如果吃得太过着急,反而会让血糖升高。
因为素包子小小个,两三口就可以将其吞入腹中,而进食速度越快,血糖也会越高。因此,医生建议患者要减缓进食素包子的速度,可以多咀嚼后再吞入腹中,这样就不用担心餐后血糖飙升。
2、豆制品
豆制品可以说是素菜界的“扛把子”,大部分的素菜制作中都有它的身影,比如素鸡、素火腿等。它的原料——大豆是是除了动物蛋白外,植物中所能提供的最优质蛋白质,极具营养。
但是因为大多数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进行过深加工,它所提供的热量和脂肪很高,特别是豆腐衣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已经被划入了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中,因此建议糖友们还是少食用豆制品。
3、素菜荤做
为了让寡淡的素菜食材出现不错的口味,不少人在制作时往往会采用重油重盐重口味的烹调方式,这种做法就是所谓的“素菜荤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糖友吃后血糖升高,因此素菜还是素着做好,清清淡淡但有利健康。
想要管理好糖尿病,应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x/1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