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基层糖尿病管理典型案例篇
胰岛素治疗案例
口渴、多饮、多尿、多食,
2个月体重下降6kg,
使用人胰岛素出现低血糖
”
医院/邵树新
邵树新,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医院内分泌科,对内分泌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是糖尿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
主观资料
患者性别:女;初诊日期:-11-07;患者年龄:65岁;病例类型:使用人胰岛素担心低血糖的患者。
主诉多饮、多尿、多食2月。
主要症状描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2个月体重下降约5~6kg。
诊治经过及结果,尤其是目前饮食、运动和用药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日饮水量约mL,与尿量相当,体重下降5~6kg,无怕热、出汗、心悸,无应用激素等影响血糖的药物,无感染、外伤等应激性疾病,就诊于我院,检查空腹血糖13.8mmol/L,餐后血糖15.9mmol/L,考虑诊断2型糖尿病,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降糖治疗,配合饮食、运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此后监测空腹血糖波动在5.8~8.6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5.4~14.7mmol/L。
相关病史,特别是心血管、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病变高血压病史2个月,血压最高/99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日降压,血压控制可。长期胃部不适。否认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亲曾患糖尿病,1个姐姐患糖尿病。
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生活方式:生活较规律,进餐时间相对固定,心理因素:特别畏惧低血糖,记忆力差。社会因素:与老伴同住,老伴脑梗死,子女不在身边,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等需自行完成。
客观检查
体格检查结果T36.8℃、P88次/分、R18次/分、BP/79mmHg,BMI25.6kg/m2,身高cm,体重65.5kg,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
血糖检测初诊空腹血糖值7.3mmol/L,初诊餐后血糖值12.7mmol/L,初诊HbA1c值7.1%。
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总胆固醇4.73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6mmol/L,甘油三酯2.1mmol/L。血常规、血凝、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尿常规提示蛋白(+),葡萄糖(+),尿蛋白定量mg/L。颅脑CT: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其他心理测验等相关评估记忆力差,对低血糖很恐惧。
评价
主要诊断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2级(极高危)、腔隙性脑梗死。
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健康问题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记忆力差,有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情况,有因畏惧低血糖自行停用胰岛素或调整胰岛素用量情况,子女不在一起居住,如若发生重度低血糖非常危险。
并发症或其他临床情况2型糖尿病性肾病、腔隙性脑梗死。
患者的依从性一般,因过度畏惧低血糖会自行停用胰岛素或调整胰岛素用量,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家庭可利用的资源血糖仪,居住周边有药店可测量血压。
处置计划
进一步诊查计划完善眼底检查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电生理周围神经损害,血管超声提示多发动脉硬化斑块。
药物治疗及相关问题门冬胰岛30注射液18U、16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注意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1次/日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调脂稳定斑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0.24g,3次/日改善微循环;甲钴胺片0.5mg,3次/日营养神经;盐酸贝那普利10mg,2次/日降压减少尿蛋白治疗。监测血压变化。
非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计划,饮食、运动等健康教育指导、注意事项等饮食上,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定时定量进餐,进食糖类含量小的食物,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粮、含糖分低的水果等。
运动上,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适量运动,每周至少2~3次,每次持续时间大约半小时,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散步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切忌一次性过量运动,而劳累后不再运动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补充少量食物,防止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如若出现心悸、出汗、饥饿、乏力等症状,条件允许情况下监测血糖,如若无法及时监测,含糖块,待症状缓解再监测血糖。
疗效评估,关键性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是否达标半月后空腹末梢血糖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8~10mmol/L。血压正常,血脂达标,体重无变化。
随诊要求每周监测1~2次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末梢血糖,记录监测数值,每周监测体重1次、监测血压2次。
案例管理体会
本患者65岁女性,有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临床表现,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超重,考虑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仅2个月,时间较短,但尿蛋白阳性,考虑其2型糖尿病实际患病时间较长,病程至少在5年以上,具有隐蔽性。此次入院后完善相关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发现患者已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等多种并发症。患者血糖高,血脂高,记忆力差,长期胃部不适,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降糖,时有忘记注射或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情况,血糖波动较大,对低血糖很恐惧,为避免患者出现上述情况,予更换门冬胰岛素30降糖治疗,因门冬胰岛素30起效快,注射时间灵活,且注射后无须等待,可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等待进餐情况,注射后即刻进餐,或进餐后忘记注射胰岛素立即补打,方便灵活,能够做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发生,从而减少患者对低血糖的心理恐惧,血糖更平稳。同时告知患者定时定量进餐,以保证血糖相对平稳,定期复查血糖。每位患者都应有自己的个体化降糖方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血脂、血糖、血压、尿酸、体重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本患者依从性一般,记忆力差,更换胰岛素后血糖控制相对平稳,配合饮食、运动,血糖基本能够达标。反复予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更多地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真正意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更好的管理自己。
另外,本患者超重,长期胃部不适,不愿应用口服药,但长期应用胰岛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亦会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且增加胰岛素抵抗。建议患者完善相关胃肠道检查了解消化道病变情况,治疗后加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糖,避免无限制增加胰岛素剂量。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管理好患者血糖,同时要兼顾血脂、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另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s/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