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华
主任医师
原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中医药专家传承导师,天津市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南开区抜尖人才,天津市南开区第一届知名专家;曾多次获得天津市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奖。
行医四十余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在用药规律与综合诊治方面水平较高。主治: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时令病及癌症等内科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的范畴,最早记述于多年前的《内经》。其中就有“消渴”、“消瘅”之称。随后千百年,历代医家于此领域不断潜精研思,于传统医学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三消辨证”为传统特色的辨证方法。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三消辨证”法于糖尿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只限于季孟之间。后出转精,现代医家以传统理论为依托,苦心孤诣于解决消渴症范畴中的各种临床问题,极深研几,如积薪耳。
医院,就有着一位当代中医防治糖尿病领域中的权威人物——崔建华主任,其所于医疗行业之贡献早已为业界所称道。而今盛名之下,崔主任余热未尽,仍坚持于临床一线为广大患者祛病解疾,拳拳之心,令人感佩交并。
正如人们所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相对西医而言具有诸多优势,尤其是在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上,中医药即可发挥其独有之功。如: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常会感到疲乏无力或出现水肿等现象,服药调养后,上述症状消除,血糖及各种化验指标也趋于正常,再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及后续治疗,很多患者就此平复如故。
试举两例,大家可窥一二。
病案一:
患者患糖尿病8年,定期服用降糖药治疗,血糖波动于7.8-16.0mmol/l,曾于半年前检查尿微量蛋白为mg/mmol。主诉双下肢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浑浊泡沫、夜尿频、口粘腻、口干不欲饮、纳少、食后腹胀、大便不爽、夜寐多梦。整体:舌质暗红、苔黄微腻、脉沉滑、空腹血糖11.6mmol/L,尿常规、尿糖(+++)、尿蛋白(++)。
诊断: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消渴症,肝肾不足、湿浊内蕴。
治则:健脾益肾、利湿化浊。
处方:中药七剂,日服一剂,水煎服。
二诊:上述诸症均减,但仍有小便浑浊多泡沫、夜尿频、夜寐不安多梦等症状。
查体:舌质暗红、苔黄、脉沉滑、空腹血糖8.4mmol/l、尿糖(+)、尿蛋白(+)
治则:治则不变,加大清热化浊之力。
处方:中药10剂,日服一剂,水煎服。
三诊:夜尿频症好转、夜间睡眠好转
查体:舌质红、薄白脉沉、空腹血糖7.0mmol/l、尿糖(±)、尿蛋白(±)
治则:在健脾益肾基础上加大益气之品。用药近3个月尿常规(-),前症基本消失,后使用肾炎康复片维持治疗。
病案二:
一诊:患者患糖尿病12年,近三年尿蛋白(++),伴头晕,血压/90mmHg,主诉双下肢足胫轻微浮肿,精神疲乏,头晕腰酸,小便清长,肾功能检查正常。
查体: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濡。
诊断: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中医辩证:肝肾两虚、兼湿浊上扰。
治则:健脾益肾、兼以化浊。
处方:中药七剂,日服一剂,水煎服。
二诊:用药一周左右患者自觉体力较前有明显好转,但仍觉腰疼痛。
查体:血压/85mmHg、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
治则:补肾健脾、理气化湿。
三诊:症状较前缓解,时有眼睛模糊。
查体:血压/85mmHg,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空腹血糖8.2、尿蛋白(±),病情缓解,肾虚之本尚存,再与参芪地黄汤维持治疗,连服多剂,尿化验基本正常,血糖7.1mmol/L、尿蛋白(-)。
糖尿病防胜于治
我们敬告各位患者朋友,对于糖尿病此类疾患,我们对“未病先防”更为注重。“治未病”之思想萌芽于先秦,“惟有道者能避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在糖尿病的防治过程中,糖耐量减低常被医生视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是机体糖代谢处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糖耐量减低的5-10年中,有近乎1/3的患者会发展为Ⅱ型糖尿病,且随着时间推移,其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因此,我们再度提醒大家,经常体检,及时施治,如此方可有效防止疾病传变,“防患于未然”,切勿讳疾忌医。
更多详情请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mb/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