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RetinaChina丨时间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6/5491234.html

编者按:在今日召开的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China)上,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眼科研究所的何明光教授以一项最新研究为引子,侃侃而谈关于高度近视病理性进展的热点问题。

高度近视问题多多

过去二十年里,近视的发病率以每年约6%的速度稳步增长,预计到年,全球将有一半的人患有近视,这其中高度近视的年增长率大约1.4%,照此速度,到年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将达到10%。

何教授表示,尽管近视如此普遍,但人们对于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认识其实还远远不够。高度近视远非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只是眼镜更厚的差别,早在年眼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已经表明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0倍、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风险也远高于普通近视患者。

尽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对于高度近视的自然病程仍然不明确,谁会发生不可逆视力损害?哪些是其危险因素?又该如何尽早地识别高危人群?这些都是等待我们深入挖掘的问题。

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分类

目前对于高度近视的分类,按照眼底彩照分级系统(META-PM),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常分为五个类别,0类为没有黄斑病变,1类为纹理状眼底(豹纹状眼底),2类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3类为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4类为黄斑萎缩。还有独立于主要病变进展而发生的其他病变,例如漆裂样纹、CNV及Fuchs斑,被列为“附加病变”。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往往由0级或1级开始新发病变,并逐渐向更高等级进展,病变区域也逐渐增大。

黄斑病变发病率与级数随增龄而升高

何教授随后跟大家分享了一项正在进行中的ZOC-BHVI高度近视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隔年进行一次随访,一共随访10年(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数据采集)。基线数据采集于年11月-年3月,研究目标是高度近视的临床特征、自然病程、危险因素以及遗传机制与易感基因。

入选标准为7-70岁患者,双眼球镜度数均低于-6.00D(不包括柱镜度数),居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且距离在2小时车程内。排除以下情况:继发性近视、遗传病或结缔组织相关的近视;近视矫正手术或眼内手术者;自身免疫疾病或其他严重影响健康导致无法长期随访者;屈光间质浑浊导致后段无法检查者;无法获得知情同意或未来五年内计划搬离目标区域者。

基线数据采集内容包括:视力;眼球生物学参数;视野;眼压;B超;散瞳自动和主观验光;眼底彩照;后段OCT;裂隙灯检查;MRI扫描;抽血;问卷调查;

从基线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在22岁左右的年轻人占研究对象的大多数,眼轴平均为27.55mm,等效球镜平均-10.18D。

随访结果,不同屈光组的近视性黄斑变性分布如图所示,何教授表示,从数据来看,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和级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显示增加的趋势,也意味着随着屈光度增加而增加。

从不同眼轴组的近视性黄斑变性分布图可以看出,眼轴越长,近视性黄斑变性的风险越高。

高度近视进展的决定因素

单从屈光来看,随访2年时间,患者平均近视性漂移为-0.48D/年,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度有所增加,但低屈光度患者增长的更慢。而生物学参数方面,前房深度和玻璃体腔长度呈减小趋势,晶体厚度增加;以上数据似乎都证明,屈光/眼轴进展预示着近视性黄斑变性的进展。真的是这样吗?

何教授紧接着讲到眼底病变的进展:一共97只眼,共出现处病变。

此处何教授特别指出,屈光/眼轴进展并不等同于近视性黄斑变性的进展。对此,何教授举了两个例子。

某12岁患儿,他的SE进展为-3.50D,AL增长1.52mm,但近视性黄斑变性并没有进展。另一56岁男性患者,SE进展仅为0.25D,AL仅增长0.03mm,但近视性黄斑变性进展却较大,BCVA由20/63变为20/40。

在这里何教授指出了另一个指征:脉络膜厚度。通过对高度近视每个EDTRS区域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数据分析之后,何教授认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判断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准确性高于SE、AL以及年龄。当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小于μm时,诊断近视性黄斑变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2.1%和85.7%。

究其因再知其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何教授认为,基线更长的眼轴、更薄的脉络膜厚度是MM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结

高度近视可导致不可逆盲,研究高度近视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已经无需赘述。而目前尚缺乏纵向研究和对其自然病程的了解。高度近视黄斑变性进展在高度近视人群中个体差异较大,识别时序病因和高危人群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mb/60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