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疾病中的杀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癌症。然而,人类总死亡率第一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就连历史上的三大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都倒在高血压的“枪下”。
在最初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里,你可能根本不会感到有什么异常。然而,高血压却在悄然改变着你的身体,它以特有的方式对人类上演了“死亡三部曲”,即血管损伤、功能丧失、器官衰竭。
现在小编带大家了解高血压是如何一步步残害身体的。
高血压的“简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侵蚀身体的第一步就是血管。
正常健康的血管是光滑有弹性的,血压增高会冲击血管,使其变形异常;高血压长期作用使血管内膜受损,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血管壁损伤后,血液中的成分就会从破损处钻进去,在血管壁的内膜下形成小包块,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包就叫斑块,斑块越长越大,能直接把血管堵死。在血液的高压冲击下,斑块也可能被整个掀起来,形成血栓,造成可怕的结果。除了血管遭殃之外,还会引发心脏病、脑梗死、肾病和眼底病变等四大并发症。
如果血压升高了,在心脏需要加大工作量,心肌就必须长大长厚,形成心肌肥厚。然而冠状动脉没能力为肥厚的心肌提供足够的血液,心肌便出现缺血症状,这就是心绞痛的来源。心肌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维持心脏搏动,就会造成心力衰竭。当血流阻塞脑动脉时,就会导致大片的脑细胞死亡,脑梗死就来了。
当肾动脉被阻塞时,肾细胞就会出现死亡,肾功能受损,日积月累,就形成高血压肾病,最后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
眼睛里有大量的视网膜细胞,这些血管本来就细,再变硬变窄,大片的视网膜细胞死亡,视力就下降了。如果太多的视网膜细胞死亡,人就失明了。
再来看看高血压形成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的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预防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所以,提醒各位患有高血压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定期测量血压,按时吃药,还要记得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平心态哦。
今天小科说事就到这里咯,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由科普山东原创
作者:姜潘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权责归属原作者
科普山东征稿啦!
投稿邮箱:kpsd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