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又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和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因素有关。因此,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循环血中沉积在眼部的糖垢以及眼组织中的蛋白糖化形成的糖垢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导致了糖尿病和年龄相关的角膜病变、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液化、视网膜病变,最终严重威胁视力。
具体表现
1.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急性结膜炎,多伴有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烧灼感等,但无明显的眼痛等刺激症状,其次为角膜炎,多伴有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并有视力下降表现。
2.糖尿病眼病发生后,患者的眼部会伴有明显的刺痛,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如肝素;眼红、畏光流泪多是角膜炎;眼胀痛,并有同一侧的头痛者,考虑青光眼;眼球转动痛并有视力下降者,视神经病变的几率较大。
3.眼前飘动黑影,多为因玻璃体变性、出血、炎症等引起的玻璃体混浊,或飞蚊症。
糖尿病眼病形成过程
1.糖尿病人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促使血粘度升高,眼部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开始变慢,对眼睛的营养供给和供氧减少。
2.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导致眼睛的毛细血管内壁增厚,血流进一步变慢,眼部组织的缺氧、缺血加重。
3.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管壁结构蛋白不断被糖化成硬质的、分子结构很大的物质,形成地称之为“糖垢”。这些“糖垢”堵塞眼部毛细血管,眼睛缺血、缺氧达到严重程度。以上三个过程导致糖尿病人眼睛血液循环不断变慢,缺血、缺氧逐渐加重,轻则功能障碍,如视力模糊、眼睛红肿、流泪等,重则器官组织坏死,导致失明。
如何防治
1.尽可能用饮食控制或联合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当口服药不能使高血糖降低,则需积极按照内分泌医师的指导注射胰岛素。
2.药物保守治疗。早期(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①二烃基苯磺酸钙类药物如递法明,其作用为减轻糖尿病时视网膜血管的高渗漏反应,降低血液的高粘稠性及减少血小板的高聚集性;②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低脂肪高蛋白饮食、多用植物油可以减少眼底的硬性渗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需同时兼顾对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治疗,力求将其降至正常水平。
3.激光治疗。可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经过大量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已证实激光光凝是当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
4.玻璃体切除术。晚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其来源可以是视网膜或视乳头新生血管的出血,也可以是侵入玻璃体内的新生血管出血,日久未吸收者在玻璃体内形成机化膜或条索,牵拉引起黄斑水肿、黄斑异位,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除术,使屈光间质清晰,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并注入液体或气体,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保持眼球完整,以便作激光光凝。
总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难以完全治愈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对糖尿病及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早期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等干预,定期检查眼底,严密观察和定期随访,能有效的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延缓及控制其发展,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