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性别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中是否存在


最新研究

医院内分泌科陈燕铭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论文发表在JournalofDiabetesResearch,期刊特别邀请通讯作者陈燕铭教授对文章进行了详细解读。

研究背景

2型糖尿病(T2DM)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并且正在迅速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T2DM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中国大陆,DR的总体患病率约11.9%~43.1%,DR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作年龄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然而,当DR发展到晚期,视力已经受损时,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限,效果不佳,造成较高的社会经济负担。因此,早期识别及有效筛查有助于预防和延缓DR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研究内容

陈燕铭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山大学公卫学院、达安临床检验云康中心、广东省疾控中心等,为期近5年开展2型糖尿病并发症调查研究,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性别分布,发现在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中等收入家庭、年龄在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DR患病率高于男性。文章发表在内分泌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ofDiabetesResearch》,该原创性研究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及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顺利完成。

该研究纳入年1月至年12月中国大陆12个省76个市(县)的(含北部、南部、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18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共名患者(男性名,女性名)。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标准化筛查、视力检查和数码眼底照相。专科医生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对DR进行诊断和分级,DR的总患病率为30.1%,其中女性的DR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1.1%vs.29.0%,P=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经年龄、糖尿病病程、经济状况和高血压存在情况调整后,女性是DR患病率较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95%CI:1.-1.,P=0.)。即使按糖尿病病程、年龄和经济状况进行分层,女性在T2DM病史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或处于相对中等经济区域的患者中,仍然独立地与DR存在相关。既往多项研究证实雌激素可以预防和延缓DR病变进展,但雌激素对DR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社会经济方面,老年女性患者家庭收入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自我保健意识低等原因可能导致其DR发生风险增高。女性在60岁以上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相关研究显示,肥胖是一个危险因素,生理因素的改变导致雌激素处于较低水平。性别差异可能通过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女性DR患病率高于男性。

研究观点

研究提示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DR的总患病率为30.1%,DR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史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或处于相对中等经济区域的女性患者应该接受更多的临床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39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