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中国糖尿病现状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年初发布了糖尿病第7版地图。
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6.4%。更令人堪忧的一点是,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低,有46.5%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未被诊断,也就是说,我国仍然有大部分人处于未被诊断且不知晓已经患病的状态。
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它只是会让我们的血糖升高,但是过高的血糖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最后导致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这一过程会慢慢消耗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活力和健康。
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注射胰岛素并配合血糖监控,但是这种方法具有长期依赖性,属于非治愈性治疗手段,并且无法避免一系列并发症。胰岛移植是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重症患者而言。
然而,供体的缺乏、费用的高昂、移植产生的瞬时血液介导的炎性反应、需要多次移植和长期服用免疫排斥药物等问题,限制了胰岛素移植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原理
1、干细胞可以对胰岛β细胞修复
胰岛β细胞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的主流分泌细胞。干细胞通过对胰岛的修复,使人体胰岛产生新的胰岛β细胞;通过对胰岛β细胞的直接修复,使其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通过干细胞所产生的因子,刺激胰岛β细胞再生。
2、干细胞对人体其他胰岛素的分泌细胞的修复
在人体内除去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外,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中还存在一些胰岛素的分泌细胞,也有分泌胰岛素的作用。通过干细胞对这些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作用,可以提高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3、干细胞起到降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
胰岛素抵抗初期:人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受高血糖的破坏,会大量增兵用于降糖,最终导致无兵可派,累坏胰岛β细胞。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可以使患者增加细胞内运糖蛋白的敏感性,促进胰岛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降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约有~例患者因视网膜病变失明。糖尿病导致视网膜血管闭塞、血流灌注不良以及异常新生血管增生、出血,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被认为是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一样,严格的血糖控制虽然有帮助,但不能逆转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中多种代谢紊乱引起的眼部血管紊乱所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变性属病发的早期阶段。MSCs能直接趋化至损伤区域,分化为内皮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修复。有研究显示,静脉注射MSCs降低血糖1周后,可以通过其营养支持保护作用,有效延缓视网膜退化,在视光感受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中出现MSCs标记。
目前,已有临床试验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视网膜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后,视力出现了改善,治疗12周后眼科指标有了改善。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吸烟、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快速进展的危险因素。早期病变包括在高糖状态下白细胞渗透,肾血流灌注增加及肾小管超滤过等。之后持续高血糖将造成足突状细胞减少、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增加(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系膜增生等,严重影响肾小球过滤。
临床研究发现①MSCs调节损伤处微环境,激活内源祖系细胞分化,以及分泌相关因子调节免疫利于细胞存活。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显著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指神经因长久持续的高压血糖而受损,20%-30%患者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病变可导致溃疡,最终可能导致截肢。目前治疗的方式主要为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痉挛药或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但疗效均欠佳且不良反应多。
研究发现,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和促进血管再生,增加神经生存的机会。这应该与MSCs具有营养神经、刺激神经纤维再生作用相关。也有研究证实了MSCs也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对外周神经给予循环支持,MSCs不仅能直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也能分泌生物活性因子。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及异常纤维化,会导致心肌灌注不良,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异常、心脏神经损害相关。早期此病表现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之后随着射血分数下降,预后也随之恶化。
在动物研究中研究发现,静脉移植MSCs后,心肌层异常胶原蛋白沉积明显减少。MSCs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通过促血管生成作用也能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脏重塑。另有学者发现移植MSCs2周后糖尿病心脏收缩分数提高。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或感染等所致。据统计,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因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而截肢的发生概率要高40倍。
干细胞在体内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因此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十分具有前景。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新进展
创新疗法:PEC-Direct
PEC-Direct目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利用非免疫保护装置输送胰岛祖细胞,主要受试人群是I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低血糖无意识、血糖极不稳定和/或复发性严重低血糖。
该疗法的主要核心是干细胞PEC-01来源的胰岛祖细胞,能够成熟分化成人类胰岛细胞,包括血糖效应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其递送装置中已经完成血管生成过程,一旦移植到胰岛,可以直接产生稳健、长效的移植体。而且干细胞PEC-01可以无限量产生,PEC-Direct为所有需要胰岛素的高危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希望。
早在年8月,ViaCyte公司就宣布已经完成第一例PEC-Direct胰岛细胞的移植,植入医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阿尔特曼临床试验研究所共同完成。就此开始了PEC-Direct产品在美医院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创新疗法:PEC-Encap
PEC-Encap是利用Encaptra免疫保护装置进行干细胞PEC-01的递送,主要用于很少或没有胰岛合成b细胞的I型糖尿病人。
PEC-Encap与PEC-Direct的最大不同在于递送装置,PEC-Encap的递送装置是具有免疫保护功能的可回收式封装设备。装置设计了一层半通透性、保护性的膜结构包裹着PEC-01细胞预防机体的免疫排异反应。此外,PEC-Encap的移植能够快速地生成血管,为干细胞提供丰富的氧气和营养,并有利于胰岛素快速运送到身体各部。
临床前数据显示,PEC-01干细胞的移植能够分化形成胰岛分泌b细胞,能够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并维持血糖的稳定,使之接近于人的血糖值(mg/dl);而没有干细胞的空装置移植的小鼠则发生严重的高血糖症。
年,美国FDA批准PEC-Encap进入临床试验,在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测试其安全性和病人的耐受。目前为止,PEC-Encap表现出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没有移植细胞相关的副作用事件发生。
米莱生物套餐咨询预定
请扫描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白癜风会扩大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