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年第24卷第2期
研究团队:医院眼科及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视能科研团队)等
作者:刘香徐华褚航吴殿鹏阎丽
被研究对象:医院眼科门诊选取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例,其中男37例(占52.9%),女33例(占47.1%),年龄3.5~13.0岁,平均5.1岁;等效球镜差为0~1.25DS,平均0.DS,柱镜差范围为0~0.75DC,平均0.DC。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力最常见的眼病,其中屈光不正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弱视中常见的两种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相关的双眼视功能神经通路理论,设计出双眼视功能评估检测系统。本研究采用这一双眼视功能评估检测软件,对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双眼立体视进行量化评估,对比不同类型弱视对儿童双眼视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研究对象资料
我院眼科门诊选取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例,其中男37例(占52.9%),女33例(占47.1%),年龄3.5~13.0岁,平均5.1岁;等效球镜差为0~1.25DS,平均0.DS,柱镜差范围为0~0.75DC,平均0.DC。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0例,其中男23例(占46%),女27例(占54%),年龄3.7~14.1岁,平均5.8岁;等效球镜差为0.5~8.50DS,平均2.DS,柱镜差为0~7.0DC,平均1.DC。排除相关器质病变患者。
结果
1.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0阶立体视如表1,正常值为4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0阶立体视的异常率(78%)显著高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异常率(58.57%,χ2=4.95,P=0..05)。
2.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立体视情况如表2,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立体视的异常率(52%)显著高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异常率(8.57%,χ2=28.13,P=0.,P0.05)。
3.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随机点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情况如表3,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点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的异常率(24%)显著高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异常率(1.43%,χ2=15.38,P=0.,P0.05,表3)。
▼
表1: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0阶立体视情况表
表2: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1阶立体视情况表
表3: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阶立体视情况表
结论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双眼立体视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三种立体视的丧失均显著高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讨论
双眼视检查是脑视觉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神经行为生物学范畴,其结合了计算机图像算法和严谨的视神经通路理论,从整体上探索了图像被视网膜细胞接收后的一系列大脑神经处理及反应,并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层面。双眼视检查是近期国内外研究视觉表征及神经修复性治疗的热点,其较临床方法来看本质都是心理物理的方法,但具备进一步量化神经反应阈值及丰富多变的生物模型的特点,可以更快速的闭环并帮助医生建立新型的检查和治疗的方案,以及更精确的定位患者所处视知觉缺损状态,并得到类似推拉修复模型及震荡修复模型的个性化检查及训练方案。
本研究表明,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双眼立体视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但两种类型的弱视儿童的立体视随机点静态0阶精细立体视受损最重,其次为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立体视,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受损最轻;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三种立体视的缺失均显著高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因此,在弱视治疗时,屈光参差性较屈光不正弱视儿童需得到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