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患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赵先生来院复诊,看着他日趋正常的化验单和脸上的笑颜,回想起波折的移植过程,心中不禁充满感动。
两年前,50岁的赵先生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起初传统治疗病情尚稳定。但去年5月开始,病情持续进展,脾脏进行性增大至为巨脾,腹胀难忍,贫血进行性加重,每半个月就要住院输血,生活质量非常差。口服芦可替尼治疗后,脾脏虽一度缩小,但引起了血小板下降,赵先生时常鼻出血不止,但芦可替尼停药后,脾脏再次增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此病的唯一方法,幸运的是赵先生和他的弟弟骨髓配型成功。但骨髓纤维化病人的骨髓富含大量网状纤维,就好比供者的“干细胞种子”要种在“盐碱地”上,而且赵先生脾脏非常大大,所以移植后造血系统的植入是一大关。由于植入难度很大,因此在我国移植病例较少,没有大宗数据。
同时,赵先生还患有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卵圆孔未闭,既往曾患肺结核,这些基础疾病无疑大大增加了移植难度。带着这些疑问和顾虑,王慧睿副院长、郭淑利主任、李波副主任多次组织线上、线下病例会诊,咨询上海、广州、郑州等多位移植大咖,虽经验均较少,但纷纷给出建议,为移植保驾护航。
经过缜密而充分的移植前准备,3.15至3.17回输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回输过程十分顺利。移植后,正如我们预料的,患者造血系统植入慢、嵌合度不达标,同时还出现了肝脏排异等等。王慧睿院长、郭淑利主任、李波副主任带领的移植团队及时挑整应对措施,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回输供者淋巴细胞、加强抗排异治疗……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并发症。
每天仓外查房
经过不懈的努力,赵先生移植后3个月时脱离输血,目前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脾脏明显缩小,并且腹胀感觉消失,嵌合度升至%,无其他不适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患者顺利出仓
在医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近几年,越来越多患者加入移植行列,我院血液内科移植团队不断挑战疑难病例,勇于攀登,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希望!
血液内科郭文逸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