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1.9%、脑血管病12.2%、心血管病变15.9%、下肢血管病变5.0%、眼部疾患34.3%、肾脏病33.6%、神经病变60.3%,糖尿病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
中国糖尿病人士中,三分之一有高血压,三分之一有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心血管),三分之一有眼病,三分之二有神经病变。糖尿病的危害性在于人体内组织细胞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给人的器官、组织等造成损害,进而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运转。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一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
二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年,加拿大医生FrederickBanting和他的助手CharlesBest首次从狗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岛素,并证实了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从此,糖尿病不再无药可救
年,14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LeonardThompson接受了胰岛素注射并且获得症状改善。研究人员在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这些结果无可质疑地表明胰腺提取物,也就是胰岛素,对于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治疗价值!
Banting医生与生理学家JohnMacleod因为对胰岛素的研究在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胰岛素真的治愈了糖尿病吗
胰岛素的出现让人们不再死于糖尿病,但一旦管理不当,它还会对身体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影响从视力、听力、性功能、精神状态、睡眠状态等一切身体功能。90年来,它一直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首因、眼盲的首因、肾衰竭的首因。如果你患有糖尿病,那么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就会增加3倍。
干细胞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在年,首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诞生开启了使用干细胞疗法治疗多种疾病的可能性。而1型糖尿病尤其适合这一策略,将能够生产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能提供具有长期疗效的疗法,甚至治愈的可能性。在年,Novocell公司(现名Viacyte)的研究团队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描述了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成为能够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素等多种激素的内分泌胰岛细胞的过程。
在年,这一团队通过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胰岛内胚层移植到小鼠体内,成功在动物体内分化出对葡萄糖敏感的内分泌细胞,并且证明这些细胞能够帮助小鼠抵抗高血糖。
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第一个临床研究就是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者将胰内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在试验的一年随访中观察到患者的代谢参数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对于胰岛素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有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项目共有二百多项。诸多国内外临床试验也在持续进行中或已经证实有效,例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共有2项干细胞疗法修复糖尿病肾损伤的临床备案项目通过国家的审核,《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均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相关临床治疗案例
案例一
对66名受试者(糖尿病病程5—22年)开展干细胞疗法,干预后定期对受试者进行观察测量:
2周后,受试者血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尿蛋白等生化指标下降明显;
3个月后,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由8.6(均值)降至6.1(均值);
4个月后,受试者空腹血糖由9.4(均值)降至5.9(均值),基础C肽有所上升。
案例二
案例二
年4医院泌尿外科对15例DN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46.40±8.91)岁,经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移植干细胞干预DN,与传统干预方法比较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以及改善患者肾功能;及控制舒张压、尿素氮、血清肌酐和24h尿白蛋白定量,因此,干细胞疗法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