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工作就没把眼科作为终身事业的我,懵懵懂懂的也混了十几年,一直不怎么受重视的眼底专业也由于眼前节专业的遍地开花受到了大家的重视,毕竟眼底医生也是眼科医生呀。以前大家说起眼底病就是黑着进黑着出的一种病,所以眼底医生经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还没下手术。总体而言眼底医生是属于苦逼、闷骚类医生。
说正题吧,谈起视网膜脱离大家都会怕怕,但是在眼底外科医生眼中大部分视网膜脱离都是毛毛雨啦。很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外路视网膜复位术解决问题。
外路视网膜复位术简单说就是从眼球外封闭视网膜裂孔,使脱离视网膜复位。目前主流手术是巩膜扣带术是硅胶海绵和硅胶带加压缝扎于球壁上形成促进视网膜裂孔封闭的作用力。第一位应用这种手术的医生是ErnstCustodis,他在年进行了病例报道,向牛人敬个礼。
当然下面两位大牛也对手术的改良及推广做了巨大贡献,搞眼底的大夫应该都知道,继续敬礼。
好了历史讲完了,咱们穿越回现代吧。那么现在眼底医生都怎么弄呢。
眼底医生一般是在倒像镜下进行手术,好处是这个东西非常亮,术野清晰,坏处是眼底图像是全反的,需要医生适应很长一段时间,而且由于头戴一个光源,就像孙大圣的金箍,时间短还行,如果眼底处理时间久了,呵呵,那就是唐僧念咒的结果。对于我个子比较高的就比较悲催了,我需要弯腰,所以结局是手术结束时腰折了。
为了解决我的问题,只好查查文献,发现有人是这个样子做的。陈院拿你当模特了,别打我。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夫不是很辛苦,当然经过我小小的改良,做的过程呢,是这样的。
眼球表面放一个斜面镜子,用玻璃体手术的棒状导光纤维照射眼底,发现视网膜病变。看到的眼底图像是这样。
针对裂孔进行处理,手术就这样OK啦。这个手术应该是在5年前我就开始做了,并且写了一些文章,也算没白在眼底病混,灵感就是玻璃体手术中的导光纤维和组镜的运用。好处就是微小病变观察清晰,手术精细,有显微手术经验的医生好上手,缺点就是要求医生对于手术过程的精准把控。医院很多后节医生已经开始用这种办法了,我也有那么一点点小成就感,对于我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腰不疼了。
国际友人也有一些激进的手术思路。比如下面这样的。
这位医生是采用眼球表面穿刺,固定一个眼内光源,我们叫吊顶灯,就是类似家里房顶那个灯,然后用一种不接触眼球的镜头,我们叫非接触全视网膜镜,进行巩膜外手术,给他一个大大的赞,很有创意。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创意的外路手术,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做做功课。眼底医生的口号是能复位视网膜的手术就是好手术。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希望不明白的明白些,明白的别糊涂了。
年4月9日写于家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