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眼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严重者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患儿失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儿童盲的首位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ROP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所致,其中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密切相关。出生孕周越低、体重越小,ROP的发生率也越高。
哪些早产儿需要进行筛查?
1.出生体重<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2.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尤其是连续吸氧超过1周的患儿。
随访时间
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随访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随访间隔根据眼底血管的发育情况和ROP分期制定。
治疗:
ROP分为五期:
1.一、二期中90%以上可自然退行,故密切观察即可。
2.三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ROP中有约5%会发展到阈值病变或1型阈值前病变,处于此期的患儿需要72小时内进行干预治疗。
3.四、五期虽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疗效有限,患儿很难获得有用视力。
因此,对于ROP而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患儿致盲的关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医院眼科是江门地区最早开展、负责五邑地区ROP医院,开展早产儿筛查工作近二十年,除了负责院内住院和门诊早产儿的ROP筛查,还定期到周边医疗机构早产儿病房进行眼底检查,科室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专业医生,平均每年对千余人次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
我科常规利用传统方式——即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对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该检查方法的优势在于设备使用便捷,对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观察的范围较大,立体感强,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这些优势均有利于发现早期容易忽略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因此尽管当今眼底影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该检查方法仍因其独特性而不可取代。国内外各地知名的眼科机构也将其作为临床最常用的主观眼底检查方法。
此外,我科也引进了先进的早产儿眼底筛查系统,该设备可对患儿眼底情况进行高像素、广角多方位照相,保存客观的影像学资料,更利于病情随访观察,与传统检查方法形成优势互补,使该病的筛查系统更加完善;同时该设备因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可远程会诊。
ROP准确的筛查和分期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前提,为患儿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极大的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地挽救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视力。
筛查预约-。
地点:医院门诊六楼眼科中心。
医院眼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