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血糖控制住了,也有失明的风险这样做延缓


不少人都知道,

糖友如果血糖控制不佳,

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甚至失明。

然而,哪怕是血糖控制得不错,

也有丧失视力的风险。

视力正常看东西却总觉“蒙”?

当心糖尿病“上眼”!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累及眼部组织时可以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以下简称“糖网”)、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等。

相关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伴有“糖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以发生于“糖网”的任何阶段,发生率随着“糖网”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孟晶教授举例介绍说,有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常规体检查时视力能达到1.0,但是他可能会感觉看东西很蒙,像眼睛上有一层膜,总想擦一擦,但却擦不掉,然后慢慢就会视力下降。

“这时候通常就提示可能有DME了,如果不马上干预,最严重的时候视力可以下降到0.1,只能看到视力表上的第一个最大的字母。”孟晶强调,糖友如果发现看东西模糊或者视物有变形,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能拖延。

血糖控制住了也可能丧失视力

即使血糖控制得好,并不代表视网膜病变不会发生,只是说发生机率会减低、程度会减轻。

相关数据显示,患糖尿病10年,约80%的I型“糖友”和约55%的II型“糖友”出现眼底损害;而在患病15年以上的糖友中,几乎%的I型“糖友”和70%的II型“糖友”发生“糖尿病上眼”。

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不可逆

控制血糖是根本

延缓糖尿病“上眼”,及时干预尤为重要,早期患者可避免视力骤减。首先要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我国已超过1亿人,这部分人群在若干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眼睛病变。所以,内分泌医生要联合眼科医生来防治患者的眼部并发症,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的,一定要早预防早治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副院长林晓峰教授指出,相关研究结果表面,有效的治疗可以让90%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避免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

“和白内障导致的眼盲不一样,糖尿病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糖尿病‘上眼’,就像温水煮青蛙。很多糖尿病患者直到一只眼睛看不见,才想起要去眼科治疗。”林晓峰强调。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健康管理部主任于水明表示,如果得了糖尿病,就要警惕视网膜病变,每年进行眼部体检。医生会根据检查情况给出治疗建议。   

“控制好血糖是最根本的。”于水明解释说,“否则,即便通过药物或者打了激光一时控制住了眼病,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糖友要定期查眼

一定要做眼底照相存底

林晓峰介绍,对于眼底筛查的时机,1型糖尿病如果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发病3年后做第一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从确诊时开始首次检查。这两类糖尿病患者在首次检查后,每年都要查1次眼底。

妊娠糖尿病患者,则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开始检查眼底,中度患者每3~12个月复查一次,重度患者每1~3个月复查一次。   

林晓峰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每年定期复查,眼部有任何变化都别自己“消化”,一定要到眼科治疗。病人要自己建立一个就诊档案,简明扼要地注明“何时何地做了什么检查,病情是如何的”,病人要注意保留每次检查的影像学资料。

凡是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做眼底照相。临床上很多初发的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肾脏病变,而眼睛的病变跟肾脏病变几乎是同期发生的,甚至视网膜病变还更早。眼底照相可以免散瞳,无痛苦,基本可以满足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眼部观察的要求。

除了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也是目前临床诊断“糖网”的主要检查技术。

上了年纪还要警惕这些眼病

除了前面提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眼中风、视网膜静脉阻塞也是老年人的“视力杀手”。视力模糊,可不都是因为老花眼,很可能是隐藏在背后的老年眼病或全身性疾病在作怪。一旦出现症状,医院检查。

说起眼睛检查,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检查视力,其实,眼底健康也需得到重点   

如果已经确诊,则白内障患者挂白内障科,青光眼患者挂青光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挂眼底病内科或外科。

来源:广州日报

END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46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