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伯今年64岁了,身体不差,只是血压有些偏高,需要常年吃降压药控制。年轻时他没有近视的困扰,直到前些年眼睛老花才不得不戴上了老花镜。从去年开始,他发现自己昔日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不舒服,干涩、酸胀,常常要靠滴眼药水缓解,视力好像也有所下降。李大伯心想,难道真的人老“珠”黄了?其实,李大伯这个年龄的人,不少都有类似的困扰,更有甚者,饱受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病变的困扰。
随着年龄增长,
我们的眼睛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慢性病对眼睛有什么危害?
预防这两大眼部疾病
目前白内障仍然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世界卫生组织对盲和视力损伤有一个分类标准,一个人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低于0.3称为低视力,最好矫正视力在0.05以下称之为盲。“实际上,大多数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下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病程可以是几年,甚至是10年、20年到30年。白内障患者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感觉视物模糊,医院检查。”除了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也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类致盲性眼病,危害很大。它在临床上分为二种类型,即干性(非渗出性或萎缩性)及湿性(新生血管性或渗出性)之分,其中85%是干性,15%是湿性的。干性的黄斑变性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伴随视物模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表现为视力的突然下降,视线中央出现暗点甚至失明。老年性黄斑变性都是从干性开始的,有些人会继续发展为湿性,大部分患者只有干性。虽然湿性的患者较少,但因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严重视力损失中,有80%~90%都是来自湿性黄斑变性。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为延缓或减少黄斑变性的发生,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防晒除了皮肤,千万别忘了照顾眼睛。夏天、紫外线强烈的天气,出门要佩戴墨镜和遮阳帽,防止紫外线对眼睛伤害的积累。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蓝莓、番茄、绿茶等含抗氧化剂的食物的摄入,一旦发生视物模糊等类似症状,医院就诊治疗。
当心慢性病的伤害
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控制不好,同样会带来眼睛的“次生灾害”,因此在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时,最好去眼科做个检查,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及眼底、眼部B超、黄斑及视盘OCT、眼底彩照等,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建议进一步的检查。高血压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眼部并发症就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血压控制不好,会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继而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及视网膜动脉阻塞。此外,如果血压的波动较大,还会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属于眼科急症,必须第一时间紧急诊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仅有90分钟的最佳抢救时间,如果错过最佳时间,会导致永久性的失明。因此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遵循医嘱,坚持服药,避免出现血压急剧波动的情况。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上升、糖尿病治疗的进步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病人最主要的致盲性并发症之一,致盲率占眼科双眼盲中的第一位。来眼科检查的患者,甚至还有首诊发现糖尿病的,这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确诊糖尿病后,患者最起码每年要来眼科做一次检查,及早发现潜藏的眼部病变,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
别做“手机控”
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大众“看”的内容越来越多,“看”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部分老年人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变得“机不离手”。看得多了,出现视力疲劳也就在所难免。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出现老化,自身的调节功能下降,老年人平时不应长时间看书、看手机,避免眼睛负担过重,一般用眼30分钟就要休息5~10分钟。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补充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劳累了一天的双眼得到充分的休息。当出现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固定暗影、眼前黑影飘动、眼前闪电样感觉的时候,医院就诊。
来源:《健康教育读本年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y/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