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综述雷珠单抗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编者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脱离和失明的血管增生性眼病,在欧洲高度发达国家有3-11%的儿童失明归因于ROP,在欧洲中等发达国家有0-42%儿童失明归因于ROP。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ROP的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故抗VEGF生物制剂逐步用于ROP的临床治疗,并被证实有着优异的疗效。既往标准治疗方案——激光治疗存在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并发症,如前段烧伤、出血或缺血以及潜在的治疗后高度近视率升高,因此当下抗VEGF药物被认为是治疗ROP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有望替代激光治疗,以更小的损伤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雷珠单抗是一种靶向VEGF-A的单克隆抗体片段,是欧盟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经EC批准用于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抗VEGF药物,也是国内目前唯一获批ROP适应证的抗VEGF药物。近期,发表于PaediatrDrugs杂志的一篇综述,从欧盟的角度出发,总结了雷珠单抗治疗ROP的药理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讨论了其在ROP治疗中的地位。

药理机制

雷珠单抗在成人和儿童人群中的药理特性已基本明了,表1总结了雷珠单抗的关键点。雷珠单抗可通过与VEGF-A的结合,阻断VEGF-A与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新生血管的生成。值得注意的是,雷珠单抗治疗与全身VEGF抑制无关,雷珠单抗是Fab片段,无融合蛋白中通常存在的可结晶片段区(Fc)。Fc片段的缺失,减少了其从玻璃体渗透到体循环,并使其迅速从体循环中消除,系统暴露量低。(表1)表1.雷珠单抗的药理学

治疗效果

雷珠单抗ROP适应证的批准基于其III期RAINBOW试验,RAINBOW试验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在26个国家开展共入组了例ROP患者,比较了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相对于激光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RAINBOW试验中,将两种不同浓度(0.1mg和0.2mg)雷珠单抗与激光手术进行了比较,并在研究开始后的第24周进行疗效评价(图1)。图1.RAINBOW试验设计RAINBOW试验结果显示,大多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在24周时治疗成功,雷珠单抗0.2mg组(80%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激光治疗组(66%),但未达到优越性的统计学意义。(表2)雷珠单抗治疗后对视力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但RAINBOW扩展研究的中期分析没有显示视力退化的证据。表2.RAINBOW试验结果

安全性

儿科患者对雷珠单抗的不良反应与成人已知的安全性一致,大多数不良反应缘于玻璃体内注射操作。此外,在RAINBOW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全身性VEGF抑制,这与雷珠单抗的快速全身清除的特点一致。眼部严重和非严重不良事件(AEs)的频率,以及严重和非严重系统性AEs的频率在雷珠单抗0.2mg组、雷珠单抗0.1mg组和激光治疗组之间无差异。

给药剂量

在欧盟和日本,雷珠单抗治疗ROP的推荐剂量为0.2mg,每只眼玻璃体内注射0.02mL。在欧盟国家,若出现ROP复发迹象,患者可在注射间隔≥4周的情况下重新使用雷珠单抗,在开始治疗≤6个月时,每只眼睛最多可注射3次。不推荐雷珠单抗与其他全身或眼部抗VEGF药物同时使用。依据国内现有雷珠单抗剂型,建议治疗ROP的剂量是0.25mg/0.ml。

总体而言,雷珠单抗是治疗ROP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耐受性良好的药物,与全身性VEGF抑制无关。虽然其对视力长期影响的结果尚不可知,但雷珠单抗是ROP治疗方案中替代激光治疗的优异选择。

参考文献:

LeeA,ShirleyM.Ranibizumab:AReviewinRetinopathyofPrematurity.PaediatrDrugs.Jan;23(1):-.doi:10./s---z.EpubJan15.PMID:.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小儿视网膜学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眼底病杂志,,37(11):-.MCC号LUC有效期-12-22,资料过期,视同作废。(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x/88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