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是一个短暂的状态,身体每个器官系统都会发生生理性的改变来支持发育中的胎儿和孕妇分娩。而在分娩后这些改变均会恢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为对怀孕期间增长的血液循环需要做出的反应。由于血液容量和外周血管舒张增加,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导致心脏的血液输出提高了40%,因此全身包括视网膜血管的血流都会增加。目前对怀孕期间视网膜血流变化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本研究利用OCTA对孕期女性视网膜进行血流的检测,研究视网膜血流在怀孕女性中的变化。
研究最后共纳入10个怀孕女性19只眼和27个非孕期妇女的44只眼作为对照,研究组女性的年龄为36±7岁,对照组女性为35±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78)。孕妇孕周平均33周(范围29周至39周),两组所有纳入者视力均为20/20两组均为健康眼,并除外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利用RTVueXRAvantiOCT设备对纳入者进行黄斑区域的血流扫描,使用AngioVue软件去投影技术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包括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ovealavascularzone,FAZ)的参数,各个象限表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retinalcapillary,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retinalcapillaryplexus,DCP)的灌注密度(perfusiondensity,PD)、血管线性密度(vessellengthdensity,VLD),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情况。
结果发现两组在FAZ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表1)。在怀孕女性组,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灌注密度(PD)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表1)。相反,在怀孕女性组,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灌注密度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表1)。SCP和DCP的线性密度(vessellengthdensity,VLD)在两组中没有明显差异(表2)。脉络膜毛细血管(choriocapillaris,CC)血流密度在两组中也没有明显差异(表3)。
表1.两组FAZ,SCP,DCP的比较
表2.两组SCP-VLD和DCP-VLD的比较
表3.两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比较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妊娠女性与健康人相比,SCP灌注密度减少,DCP灌注密度降低,而黄斑无血管区指标、视网膜微血管的线性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都没有明显差异。
全身血流量增加,而SCP灌注密度却减少的结果并不是研究者最初所意料到的结果,研究者认为有可能是以下的几点原因,妊娠期所发生的原发性和代偿性的循环改变来应对血流量的增加和升高的一氧化二氮,比如动脉的收缩和静脉的扩张;另外,SCP和DCP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生理性差异可能导致它们在妊娠期受到不同的影响。另外尽管DCP和脉络膜厚度(其他研究中)在妊娠期均会有改变,但是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并没有变化。这也与之前的研究的假设相一致,视网膜血管的自我调节过程可能比均一、相对稳定的脉络膜血管更复杂。
参考文献
Chanwimol,K.etal.RetinalVascularChangesDuringPregnancyDetectedWith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InvestOphthalmolVisSci60,-().
点评
近年来,OCTA迅速普及,其科研应用也随之升温。这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OCTA量化分析用于横断面研究的范例,其立意较新、设计完备,数据全面,因此得以在IOVS发表。首先,在OCTA问世之前,妊娠女性视网膜微血管的无创观察曾经是一个难点,本研究巧妙地把研究立意上升到安全无创观察孕妇视网膜微血管这一层面,升华了研究的意义。在研究设计方面,受试者选取最为关键。妊娠32周至34周,人体血容量达到高峰,本研究所选妊娠女性,全部为孕晚期(妊娠29周至39周),平均33周,最能体现妊娠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有研究表明,OCTA测得的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血流密度与年龄存在明确相关性,因此在选取对照组时,匹配年龄至关重要。尽管OCTA量化指标与眼轴、屈光度的关系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还是排除了近视超过-6.00D的受试者,这一点值得肯定。此外,观测指标不仅包括了OCTA软件自动计算所得的灌注密度,还包括了手工处理图像后才能计算得到的线性密度,并从二者的差异性很好的说明妊娠期微血管发生扩张而非重塑。本研究作为横断面研究,设计和实施都不困难,而其研究立意、设计、数据采集等各方面,均有可取之处,为我们开展临床科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医院眼科王尔茜
扫码白癜风怎么控制扩散白癜风怎么形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x/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