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科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为了更好地利用大家的碎片时间,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将会推出系列微课堂培训项目。每周一课!每周六晚上19:00推出,每次微课5-10分钟,有一到二个知识点,相关专家会在当日19:00-19:30在三个群里在线回答大家的问题!由宁波大市范围内慢病专家授课。
欢迎各位亲们积极参加!
微课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林呈飞/6/13
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并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
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近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随着病程延长,约5%~10%的患者在5年内失明。
我国糖尿病致盲率较非糖尿病致盲率高25倍。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和负担。
因此,全科医生须重视该病,掌握DR的特点及防治要点。
DR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的长短、类型、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可曾进行眼部手术、处于妊娠状态、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不好,DR患病率越高且病情越严重;妊娠和糖尿病肾病也会加快DR的进展和恶化。
统计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10年,其DR发生率为27%;若其在病程10年以上,DR发生率为71%;病程20~30年者的DR发生率高达95%。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以上者的DR发生率为23%,病程15年以上者为60%,其中10%为严重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考虑其与糖代谢机制紊乱有关,因高血糖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毛细血管周细胞坏死、内皮细胞变薄、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液体渗出至组织中,最终造成的视网膜病变和功能障碍。
症状
在DR初期,患者一般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视野缺损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眼底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水肿等原因引起。若患者出现眼痛、眼胀、头痛等症状,提示其可能已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因各种黄斑病变、反复大量玻璃体出血、广泛纤维增殖和视网膜脱离及难以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导致患者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眼底表现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注意视力检查,而不做眼底检查,故发现病变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患者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样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等表现。可依据眼底检查结果对DR进行分期,还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进行分级。
控制血糖
早期诊断糖尿病及严格控制是治疗DR的首要措施,严格的血糖控制可降低DR的发生率、减慢其发展。临床医生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须兼顾治疗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肾病等。
药物治疗
至今还缺乏针对性较好的药物,可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2,5-二羟基苯磺酸钙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液的高黏稠性及血小板的高聚集性,促进视网膜病变吸收、水肿减轻,使视力稳定或有所改善。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早期DR。
抗VEGF药物
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DME已成为一线用药。
激光治疗
此法是目前治疗DR的一种有效措施,其疗效已得到世界公认。全视网膜光凝术可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况,防止新生血管形成,并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退化,阻止病变继续恶化。
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或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须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还要同时行全视网膜光凝术,以防止其出血复发。玻璃体切除术是减少患者视力丧失的一种有效方法。
DR的筛查
这是糖尿病系统联合诊治的一部分。
糖尿病患者一定会发生眼底改变吗?答案是一定的,但是如果我们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这个病变是多数可以控制的。
因此,每个糖尿病患者都须定期行DR筛查。一旦患者确诊为糖尿病,无论其有无视力改变,均须通过眼部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眼病的发生,且须长期随访。
如果患者发现糖尿病的年龄小于35岁,推荐在发现疾病的5年内,应完成首次检查,
若患者发病时大于35岁,则应该在发现糖尿病时立即进行眼科检查。
妊娠期女性应于妊娠前3个月行眼底检查,且妊娠期密切随访。
眼部检查
一旦发现患者发生眼部病变,须行此检查,主要包括裂隙灯、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及视觉电生理等项目,以便及时了解DR的严重程度及视网膜功能,并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确定随诊时间。
对于早期DR患者,可用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同时定期随访;
血糖控制稳定者,每半年散瞳检查1次眼底;
血糖控制不稳定者,每3个月检查1次;
有内眼手术史及眼底已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须缩短眼部检查间隔时间;
控制合并症
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饮食结构、纠正贫血、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措施,可减缓DR的发生和发展。激光和手术治疗
DR是一种病程长、发展缓慢且不易被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国内根据“糖网”病程发展已有清晰的六级分期,若在疾病前期进行干预,能在合适的窗口期把疾病逆转。早期发现和及早干预对挽救患者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密切随访、适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等手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防盲治盲必不可少的措施。同时需要眼科医生,内科医生,社区卫生工作者,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等整个医疗体系,以及患者本人和家属共同努力。
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s/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