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为什么有些艾滋病人失明了什么并发症这么可


导读

艾滋病是主要攻击并破坏人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其病程较长,容易合并机会获得性感染、肿瘤等,眼部机会感染就是其中之一,大约45%~75%的艾滋病病人伴有相关眼病的发生。由于绝大多数艾滋病病人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且部分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使得多数艾滋病病人仍饱受相关眼病的折磨,甚至引起失明。

接下来,我们来将介绍HIV在眼内的分布及几种临床中常见的艾滋病相关性眼底病。

HIV病毒在眼内的分布

眼球是HIV病毒的储存库之一,目前已经证实HIV病毒可分布在泪液、角膜、房水、玻璃体液和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年叶俊杰团队对16例进行长期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发现尽管其血浆中已无法测出HIV病毒载量,但其泪液中的病毒载量仍可达到(±)copies/ml。提示HIV感染者的泪液可能随时携带HIV病毒。

HIV相关性视网膜病变HIV相关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指非感染性视网膜血管改变,包括棉绒斑、视网膜出血、微血管异常等。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眼前节正常,多在眼底检查时发现。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可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的增加而自行消退,但少数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retinitis,CMVR)。

HIV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眼底病变。87%的HIV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00/μl。

眼部机会性感染01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艾滋病患者晚期也会出现各种眼部机会性感染,其中CMVR最常见,是艾滋病患者视力丧失的最常见病因,也是艾滋病患者CMV感染最常见的表现。

CMVR患者可无任何眼部症状,也可表现为双眼或单眼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缺损,眼前有漂浮物,其本质是一种葡萄膜炎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奶酪样坏死、出血、水肿、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若不及时处理,病情会进展为全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离,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

0

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

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病毒都可导致坏死性视网膜炎,其中带状疱疹更常见,部分患者会合并皮肤带状疱疹改变。患者表现有畏光、流泪、眼红和眼前黑影飘动,随之视力急剧下降,且逐渐加重。

03

梅毒性葡萄膜炎

在全球范围内,梅毒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且梅毒和HIV传染途径相似,梅毒/HIV双重感染的人群也逐渐增多。与HIV阴性的梅毒患者相比,梅毒/HIV双重感染更多见于年轻男性。

梅毒感染在眼部的临床表现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典型特征”,眼部的病变可以出现在梅毒感染的任何阶段,可以累及眼部的任何结构,无特定的眼部表现。比较常见的类型为前部葡萄膜炎、后部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其中全葡萄膜炎最常见。

04

葡萄膜-脑膜炎综合征

由于眼球与颅脑特殊的解剖关系,很多颅内疾病都会波及眼球。葡萄膜-脑膜炎综合征是指同时累及视网膜、葡萄膜组织(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和颅脑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出现在艾滋病晚期。由于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使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从病因上讲可分为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浸润相关两种类型。

眼部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发生在眼部的免疫重建性疾病称为免疫重建性眼病,指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后出现的以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加重或者复发、眼内炎、白内障、葡萄膜炎、黄斑水肿、黄斑前膜等为表现的一组疾病。

这类疾病同样会导致视力的严重损害。

艾滋病病程中,45%-75%以上的患者眼部会受到侵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重者可致双眼失明。同时,艾滋病相关眼病病变复杂多变,部分病变早期是无任何症状的。我们只有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及时防控。大家一定要重视眼睛的问题,点滴做起,关爱眼睛!

我是感染HIV了吗?通过什么感染的?属于高危行为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s/41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