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三五年后眼睛失明将会大爆发再不了解这些


  近日,网上流传一篇《警惕: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的帖子,指出由于现代人对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屏幕中的高频蓝光将大大增加人们患眼睛疾病的风险。蓝光的危害有这么可怕吗?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护蓝光?

△资料图

什么是蓝光?

  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大类,其中,可见光是指人的视觉能够感受到的光谱,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蓝光就属于可见光的一种,波长在—纳米之间,我们人眼对它感受到的颜色是蓝色,所以这个波段的光被称为蓝光。

  因为蓝光的波长相对比较短,所以能量比红光和绿光高,能够直接穿透晶体直达视网膜上。但蓝光并非都是有害的,波长在-纳米以内的蓝光,在一些动物实验中被证实能够损伤视网膜。而到纳米之间的蓝光是有益的,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产生暗视力以及影响屈光发育等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各类浴霸、平板显示器、荧光灯、液晶显示器、手机屏幕、LED灯等新型人造光源及太阳光发出的可见光中都含有蓝光。

蓝光可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蓝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损害视力,法国国家卫生安全局曾提醒:“长期、近距离、重复地暴露在含有大量蓝光的LED灯光束下,由于细胞氧化应激,可能增加视网膜上发生白内障和病变的风险”。不过,法国的研究人员也表示,包括阳光在内,所有的白光中都有蓝光。如果说屏幕的蓝光有危害,那么与阳光相比,这些危害是微不足道的。

△资料图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在《“蓝光”有那么可怕吗?》一文中指出,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机体对光损伤有保护机制。除了角膜、晶状体可吸收部分光以外,瞳孔的变化也有保护作用。当大量光线进入眼内,瞳孔会缩小,当光线较弱时,瞳孔会放大。此外,我们的机体还有抗氧化系统,保护我们免受损伤。只有当进入眼内的光线过多,或光照射时间过长,加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才会出现眼底的病变。

眼睛长时间暴露高频率蓝光中,才可能损伤视网膜

  专家强调,不应过分夸大蓝光的危害性。事实上,只有人眼长时间暴露在高频率、高能量的蓝光中,才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而这种蓝光过量的环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环境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不应该把蓝光与“视网膜损伤”划等号。

  其实,由于人眼自身对于蓝光就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大部分蓝光会被我们的黄斑色素和晶状体过滤掉。但晶状体过滤功能不太好的人,即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做过白内障手术的人以及黄斑色素累积较少的老年人,这类人群对蓝光更需警惕和加强防护。

△资料图

蓝光可致黄斑病变?专家:原因复杂

  此外,对于传言中提到的“蓝光可致黄斑病变”,刘宏伟认为:“老年黄斑变性的原因复杂,蓝光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只防蓝光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知道,不单是蓝光,所有的光都可以对我们的黄斑造成伤害,我们应远离过多的光线、杜绝没有必要的光线”。

生活中如何防护蓝光的危害?

  专家建议,生活中如果要防护蓝光的危害,一方面要注意生活中的光源,避免眼睛被过量光线照射;室内照明不应过亮;外出时应佩戴墨镜或变色镜,避免光线直射入眼;长期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将屏幕亮度调暗,可隔段时间闭眼休息几分钟。

△资料图

  另一方面,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合格的防蓝光眼镜。目前市面上的防蓝光眼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镜片表面镀一层可以反射短波蓝光的膜层,大约可以阻断15%至35%的有害蓝光,镜片无色透明;另一种是通过渗透的方法把色素渗入镜片材料中,由色素来吸收蓝光,这种镜片的防蓝光效果要优于膜层反射镜片,镜片呈淡黄色。

  不过,有需要的人群在挑选眼镜时,应警惕卖家的过度营销,挑选质量、规格都合格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防蓝光眼镜充斥着大量不符合参考标准的产品,还有部分镜片样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对于眼部功能健康的人群,保护眼睛的关键不在于佩戴防蓝光眼镜,而是要控制自己,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看。

相关链接:日本网红眼药水,使用不当会损伤视力

  如今,各种国外买来的眼药水因为号称无防腐剂,特别流行。像成为网红的日本FX眼药水,比马桶盖还火,很多市民从日本旅游回来,把它当做礼物赠送亲友。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陈文浩介绍,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去日本。这位家长听说日本的眼药水无防腐剂,于是给孩子长期买日本的眼药水来滴,用来治疗近视眼。这样反复用了十几瓶以后,发现孩子的视力越来越差,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上了青光眼。

  医院药剂科冯蓉洁介绍,很多人点眼药水都是听别人介绍,特别是当自己的症状与别人“一样”时,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有的患者就曾经因为“眼红”症状,错用阿托品,导致双目失明。

  还有些防治近视眼药水有类似阿托品样作用的药物成分。例如青少年常用的托吡卡胺眼药水,通过散大瞳孔,解除调节痉挛,达到治疗假性近视的目的。虽然这种药物作用时间较短,一般8小时后药物作用消失,但也不可随便使用。陈文浩提醒,如果孩子长期使用这类眼药水,医院复查眼压。

再来看看我们使用眼药水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

眼睛不适靠眼药,不管原因来一滴?

  上班盯电脑,下班刷手机的你,在长时间盯着屏幕后,出现眼睛疲劳、发痒、干涩等不适症状。也不关心这些眼部不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拿起自己网购的眼药水,随手仰头点一滴。内心还在窃喜,「还好备了瓶眼药水」。

  然而,这种做法不可取。引起眼部不适的原因很多,如感染、过敏、疲劳等等。只有明确病因后选择适当的药物才能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缺乏针对性的治疗往往适得其反。科学合理用眼,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才是最根本的防治方法。

误区二:

眼药长期频繁用,身边常备无忧患?

  把眼药水当成眼睛的矿泉水,有事没事来一滴,一年四季都在用?这么做不靠谱!任何一类眼药水都应按规定的频率和治疗时间使用,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可破坏眼部的正常菌群,相当于破坏了眼部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新的眼部疾病产生。如果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水,可能会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还可能继发严重的眼部感染,包括角膜的真菌感染等。而原本在安全用量范围内无害的防腐剂,也可能因为眼药水用量过大、用药过于频繁,伤及角膜。

误区三:

药水滴在黑眼球,直接作用效果好?

  这个前文已经介绍了,这里不再赘述。记住眼药水要滴下眼皮和眼球间的结膜囊内。

误区四:

眼病全靠眼药治,能用药就不手术?

  医院来咨询,听说有眼药水能治疗白内障,北医三院有这种药吗?每当这时我们的医生和药师总是心里一沉,暗暗想到,难道又有神药广告开始不靠谱宣传了?

当前国内外眼科界的共识是,就目前而言,尚没有药品可以治疗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如果误信广告或谣言,以为使用眼药水就能治好白内障,反而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让医生感到痛心疾首。

  此外,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部疾病也都是没法单单依靠眼药水治疗的,需要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

误区五:

一瓶眼药开了封有效期内放心用?

  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眼睛不舒服的时候,刚好发现半瓶眼药水,一看还在有效期内,就放心使用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完整的苹果能保存一两周都没问题,那已经切开的呢?眼药水也一样的道理,前文也说了,开瓶后的眼药水使用不要超过3个月。

来源:人民日报宁波晚报

编辑:傅钟中

小e工资已与此挂钩,一5毛钱!

赞赏

长按







































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ss/10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