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血压病患者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但只有眼底的血管是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血管。
临床医师用眼底镜透过眼球前部组织,观察眼球后部眼底的血管变化,对高血压的分级、类型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2
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早期眼底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微小动脉缩小。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人眼底小动脉常会有明显缩小或轻度硬化,表现为局限性或普遍性动脉管腔狭窄,中心反射亦变狭。
若血压持续升高,病人眼底小动脉硬化往往十分明显,表现为动脉管壁透明度变低,管腔狭窄,中心反射增宽。
在动静脉交叉处静脉两端变尖,远端肿胀,称为交叉征。
随着高血压病的逐渐加重,视网膜动脉附近可出现少量出血。
在高血压病的晚期或高血压急症,由于血压急骤升高,视网膜动脉急剧收缩,常导致视网膜屏障破坏,血浆和细胞均可渗出,从而出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
3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反映高血压的时间长短、严重程度以及与全身重要器官的关系。
眼底改变的分级,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帮助。
目前广泛采用的四级分类为:
第一级除视网膜动脉有极轻微变细或硬化外,其他均正常。
第二级有中度视网膜病变,小动脉反射增强,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迫现象。
第三级为第二级血管改变加上视网膜渗出及出血。
第四级除第三级的弥漫性视网膜病变外,出现视乳头水肿。
临床上视网膜动脉硬化是不可逆的,而且硬化的程度与高血压的时间长短成正比,这一点也是诊断高血压的有力依据。
当视网膜动脉已有明显硬化,尤其已合并视乳头水肿时,常提示体内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4
眼底视网膜病变与血压、心脏及肾脏关系密切。
眼底视网膜动脉与整个眼底的改变,均与血压水平成正比,其中与舒张压的关系更为密切。舒张压在mmHg以上时全部有眼底改变,而收缩压~mmHg时,只有85.4%的患者有眼底改变。
有临床数据显示,
眼底正常的高血压几乎全部心脏正常。
眼底如有严重出血性改变,左心室扩大的机会较大。
如视网膜有渗出、出血或水肿者,有62.5%左心扩大,75%患者心电图有左室肥厚。
正常眼底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往往无明显改变,眼底改变越明显,肾功能不全的程度也越严重。
更需要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