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糖尿病中医营养指南》的学术委员会或者叫主编构成是吸取了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目前国内知名大学的老年病专家,医院的老年病区治疗区主任,还有国家一级学会的专业人员以及事业单位的健康研究院的领导者。也包括来自美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在美国健康行业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曾经有过很好业绩的健康行业的领导者,从事美国健康营养素研究的专家,也包括中国的著名营养专家。这样的主编组成,其目的是为糖尿病营养领域建立一个具有开拓性的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标准。这是国内首次以国家学会名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尝试,具有深远意义。
1临床营养科与营养治疗
现在大家对营养治疗的概念并不陌生。医院都设有营养科。并且,在几乎所有疾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标准中,都涉及到营养治疗内容。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就专门设立了糖尿病营养治疗一章。
2关于精准医疗与精准营养
现代西医学在发展和反省过程中,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
5年美国总统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目的是减少误诊率,减少医源性伤害等。
就糖尿病现状而言,在6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上,纪立农教授对糖尿病领域的精准医学研究指出:
目前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以血糖7.0mmol/L和11.1mmol/L为临界值。该诊断切点的确定是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超过该水平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在这些确定糖尿病切点的研究中以此为标准定义的糖尿病患者累积的视网膜病变最多不超过20%。临床研究中发现确实存在超过此标准而长期随访中并不发生视网膜病变等的糖尿病患者群。经常被用来筛查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也会受年龄影响,年轻人中筛查的的准确性较高,随年龄增大则精度降低。遗传学研究也发现与空腹血糖升高相关的基因和糖尿病相关基因间只有部分重合。
教授最后明确地说,目前仅以血糖水平为主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不精准的,有许多人被误判为糖尿病,还有很多研究要做。
从某种角度来说,精准营养就是跟随精准医学的系列概念。精准医疗的提出就是基于现实中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令人惊奇的不精准和过度医疗或医源性伤害的存在。而精准营养则是基于现代各种营养素没有预期那样给人带来健康而是过度营养素补充带来人体内环境的污染导致健康损害的现实。
这种现实的发现和反省,也是基于现实中大量使用的数据上的。所以,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现代营养学,从商业角度来说是成功的;从健康管理角度来说,确实是需要反思的。
糖尿病的精准研究对治疗及营养方式的影响(1)尿糖-血糖-良性血糖的观察
西方医学进入现代以后,以生化指标、基因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各种精纯营养物质的大力推广为主要特征。一直都在进行所谓的靶点研究。只不过在现实中发现过度医疗和误诊率是如此之高之后,再次提出精准概念而已。
仅以糖代谢为例。西医学的认知开始于病人的尿中含有糖,于是命名为糖尿病。但后来发现尿糖的含量和人的健康水平并不总是正向相关。也就是,不是人们早期设想的那样,尿糖越高身体越不健康;而是发现有时尿糖升高时身体会出现感觉更舒适等的好转现象。再后来又发现血液中糖的含量和尿糖也不是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升高时尿糖不高,而尿糖高时血糖正在下降。
我们在这里可以明确地讲,年聂文涛医生明确提出良性血糖升高的存在。也就是说,在临床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患者出现了血糖升高,而身体感觉更舒适等的现象。特别是,通过桑黄子等的营养干预,出现良性血糖升高的现象比例还很高。
(2)现代医学观点对糖尿病人的营养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把粮食叫做碳水化合物就是精准营养的一种体现。它忽视了植物种子带来的营养的丰富性。把主要成分当作全部。营养的代谢或者正准确说物质分解后的营养素的精准研究,带来的观念就是碳水化物的在人体分解后的主要物质是葡萄糖,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错误地把各种粮食的营养价值简单等同为葡萄糖。
对糖尿病而言,为了抑制高血糖-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现代医学提出限制碳水化物-谷物食品摄入,从源头上控制高血糖的出现。这种观点从年开始盛行年。糖尿病人由于严控主食进程出现饥饿和低血糖症状,并出现由低血糖刺激导致的高血糖频发。低血糖刺激导致的血糖升高现在,在糖尿病医学上称之为苏木杰现象。
直到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明确推荐的糖尿病饮食原则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这和之前年主张的高生酮饮食完全相反。这一观点的纠正用了年的时间,以无视糖尿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
()精准医学或精准营养的展望
现代医学在精准医学或精准营养上会继续发展。以动物试验和药物试验为主的临床与应用,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丰富的药物和营养素的同时,也可能有更多的人成为这个大实验下的大数据的一个数值而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试验总是有风险的,不是新观点或新科学一经推出就一定是正确的。一个错误的科学观点可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伤害。谨慎的研究和展望依然是必要的和严峻的现实课题。
4中医抗衰退技术的努力方向与效果
中国追求长生、追求养生抗衰退,在历史上出现过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向本草或叫做动植物药的天然药物方向,中医叫做饵(又或耳)。另一个是向矿物药方向,中医称为丹。
经过长期实践之后,在矿物药研发方向的努力失败了。在天然药物或本草方向则取得了较多的成功经验。
5中医营养的个人临床经验分享(1)糖尿病的意外康复
年,当我把家传的桑黄丸用于对抗糖尿病人的衰退时,开始仅仅为了提高严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却意外地发现糖尿病可以恢复。
客观来说,这样的意外发现给我带来的观念冲击巨大。虽然年轻时的我是一名中医,但那时我的更多关于糖尿病的观念是来自于现代医学和主流媒体。我也和大多数医生患者一样,接受了糖尿病是终身不可康复的疾病的观念。
于是,我开始更广泛地研究糖尿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