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近10万人大数据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


一项基于大型数据库资料的分析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人群罹患抑郁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但在病情最严重的阶段,抑郁患病率反而有所下降。

此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抑郁、焦虑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已发布的相关研究入组受试者数量均较少,缺乏说服性。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thUnivrsityofNorthCarolinainChaplHill)的丹尼尔?奥尔森(DanilOlson)及其同事分析了一个纳入近10万(例)18岁及以上人群的数据库资料。

研究小组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nt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ass,ICD)代码,确定了年7月至年7月间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焦虑、抑郁或合并患有几类疾病的患者。在该研究队列中,女性患者占比57.1%,其中23.5%患有糖尿病,4.5%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DR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数据分析显示,在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群中,18.7%的人合并焦虑,20.4%的人合并抑郁,与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一致。

但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人群中,合并焦虑的比例达21.5%,更有33.0%的人合并有抑郁症。

对比两组数据,不难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焦虑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DR越重,抑郁发生率反而更低?

为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与情绪障碍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将入组受试者分为不同的疾病亚组:轻度、中度和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

拓展阅读

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rativdiabticrtinopathy,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rativdiabticrtinopathy,PDR)。

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重度非增殖性疾病患者人群,抑郁风险比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高98%!但进展为增殖性疾病的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仅高出4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阶段不同亚组人群发生抑郁的对比

焦虑的发生率也表现出类似趋势,只在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人群中,风险显著升高。

研究同时显示,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

需要出的是,该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研究团队认为,该项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并无法解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抑郁或焦虑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当人们被诊断出患有眼部疾病、视力受损时,有可能会变得抑郁;或者相反,抑郁的糖尿病人群并无法很好照顾自身健康,因此导致糖尿病恶化,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除此之外,跟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探讨抑郁症治疗是否会影响视网膜病变进程,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糖尿病综合编译自Mdcap

▼推荐阅读▼

新指南:糖尿病肾病饮食管理,要做到这“三低”|附指南原文下载-05-18这顿饭吃对了,能改善代谢还有利于体重控制-05-1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39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