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写在前面
本病有自愈的倾向,但针刺能迅速改善症状,并有一定的预防反复发作的作用。尤其是新明1、新明2二穴,是治疗眼病的经验穴位,能疏调眼底和眼周经气,使气血充养于目。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浅脱离所致,单眼发病多见,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人群。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般检眼镜可见黄斑部有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区,中心凹反射消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反复发作,病程长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可造成永久性视力障碍。
现代针刺治疗本病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有人试用电针球后穴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较大的进展则出现于70年代末之后直至本世纪初。首先是一些有效新穴的发现,使疗效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各种穴位刺激法的应用,如针刺、耳针、穴位注射、磁穴疗法、激光穴位照射及静电针等,适应了不同需要。
有资料通过对照试验,发现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用激素、抗生素、扩血管剂及能量合剂等的综合治疗手段。
从目前已积累的经验看,针灸可以作为本病的主要疗法之一。
经验处方
主穴
新明1穴新明2穴(位于眉梢上1寸,外开5分处)
配穴
风池穴,球后穴。
操作方法
对急性者一般仅取主穴,陈旧性者加用配穴。
新明1,以28号1.5寸毫针,左侧穴要求术者以右手进针,右侧穴要求术者以左手进针。针体与皮肤成45°~60°角,向前上方快速进针,针尖达耳屏间切迹后,将耳垂略向外前方牵引,针体与针身纵轴成45°角向前上方徐徐刺入。当针体达下颌骨髁状突浅面,深度约1~1.5寸时,耐心寻找满意的针感,针感以热、胀、酸为主;如针感不明显时,可再向前上方刺入5分,或改变方向反复探寻。针感可传导至颞部及眼区。手法均采用捻转结合小提插,以拇、食、中三指持针,拇指向前呈等腰三角形旋转式捻转,针转幅度2~2.5转,针提插幅度约1mm。强刺激每分钟捻转次左右,中等刺激80次左右,轻刺激60次左右。一般运针1分钟后即出针。亦可采用电针法,运针1分钟,留针,接通电针仪。
新明2,以28号1寸之毫针,找准穴区后针尖与额部皮肤成垂直刺入,缓慢进针5~8分,找到酸、麻、沉、胀感后运用揉针手法,即快速捻转结合提插手法,使针感进入颞部或眼区,针感性质同新明1穴,运用手法后将针退出,再沿皮斜刺8分留针。
风池穴以28号1.5寸毫针,针尖向同侧目外眦方向进针,再经反复提插捻转直至有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
球后穴用32号1.5寸针刺入约1.2寸,垂直缓慢进针至眼球出现明显酸胀感为度,不捻转。若进针不畅或患者呼痛时,应略退出,稍改变方向,再行刺入,直到出现满意的得气感为止。
针后,以新明1、新明2穴为一对,接通电针仪,使眼睑节律地跳动,如不出现,可适当调整针刺的角度与方向。用连续波,频率次/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30分钟。出针时,风池穴再按上述手法操作一次。
每周治疗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治3~5日,继续下一疗程。
本病有自愈倾向,但针刺确能迅速改善症状,并有一定的防止复发作用。尤其是新明1、新明2二穴,均为奇穴,是治疗眼病的经验穴,能疏调眼底和眼周经气,使气血充养于目,是主要用于本病治疗的效穴。
我发现此二穴李聘卿医师的操作方法,一般为采取上述手法后不留针,但从我的实践体会,李医生的操作手法一般针灸医生不易掌握,且刺激较强,有些病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主张留针并加用电针,效果显著会更明显。且即使达不到气至病所,也有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明2留针时应将针从直刺退出改为斜刺,否则接通电针仪时易出现颞颊部抽动疼痛不适。
对于陈旧性患者,单用主穴往往不易较快取效,可加用配穴,其中足少阳胆经之风池穴,是连接脑、目之脉络要穴,具有益气通经明目之效;球后为眼区经外穴,可以疏通眼部经气,理气活血化瘀。本方局部与远道选穴相互配合运用,可使气血通畅,目得所养,目明而充沛,视物清晰。
对久治不愈的陈旧性本病患者,除针刺外,尚可采用球后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侧1ml,每周3次,也有一定效果。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本病初发早期病例,多在首次见效,针后检查视力,即可提高。一般来说,视力可恢复至发病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视力恢复之后,不宜立即停治,最好能继续针治4~5次,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插图:Helen编辑:一只兔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hn/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