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时隔15年后的指南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DR)患病率为24.7%-37.5%。也就是说,平均3-5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已经发生了DR。

DR是50岁以上患者致盲重要原因,我国目前DR患者约万人,每年新增的DR患者约万人。

美国糖尿病协会曾于年颁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在这15年间,DR的防治有许多新的进展。美国糖尿病协会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发表声明,为临床医师防治DR提供决策。

原文较长,择其要与大家共享。

一、DR的发展历程

1、DR根据病程轻重,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中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重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2、强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发生DR的风险,延缓DR进展。

DCCT研究证实,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减少27%的DR发生风险。糖化血红蛋白从8%下降到7.2%,DR的发生或进展风险下降10%。

UKPDS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从9%降到8%,即可减少35%的DR发生风险。

3、强化血压与血脂控制,也可以降低DR发生风险,延缓DR进展速度。

收缩压从mmHg降到mmHg,即可降低37%的DR发生风险。

但如果收缩压从mmHg降到mmHg,并不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1、成年1型糖尿病,在发病5年内需要做专业、全面的眼科检查。

2、2型糖尿病在诊断后,就应该立即做专业、全面的眼科检查。

3、如果眼科检查没有DR,每2年复查1次;如果检查已患DR,不论是哪一期,至少每年复查1次;已经影响视力者,应在更短时间内复查。

4、糖尿病妇女,如欲怀孕,应在孕前常规行眼科检查;如已怀孕,应在妊娠早期(孕3月内)行眼科检查;产后1年,还应再次行眼科检查。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对于增殖期DR与重度非增殖期DR,激光光凝术是治疗首选,可减少视力下降危险。

2、黄斑水肿患者,可选择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DR并非阿司匹林使用的禁忌证,使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

根据DR严重程度不同,推荐治疗流程如下:

1、无DR患者,无须眼科治疗,每1~2年到眼科随访。

2、轻度非增殖期DR患者,无须眼科治疗,每年到眼科随访。

3、中度非增殖期DR患者,无须眼科治疗,每6个月到眼科随访。

4、重度非增殖期DR患者,建议早期激光治疗,每3~6个月眼科随访。

5、增殖期DR患者,迅速行激光或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每3个月随访。

6、黄斑水肿,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等,每1~4个月眼科随访。

糖尿病友从指南中应学习到:

1、全面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定期眼科检查,仍然是首选的DR防治推荐。

2、一旦发现DR,应根据严重程度,配合眼科医师行专科治疗。

3、不要因为眼底出血,自行停用保护心血管病的“活血药”。

4、怀孕有可能加重DR,糖尿病友如欲怀孕,应常规检查眼睛,并严格控制血糖与血压。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8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