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例已发表的精彩病例报道,文末可查看原文哦!
王启常、苏月艳、彭昕、曾姣姣、唐罗生,Bietti结晶样视网膜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随诊一例,眼科,,29:79-80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18岁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个月
查体:右眼0.3,左眼1.2;双眼眼压、眼前节及玻璃体未见异常。
眼底彩照
滑动一下
双眼眼底弥漫性分布黄白色点状结晶样物,右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红色出血灶(红箭头),黄斑鼻侧黄白色渗出(黄箭头)。
FFA
右眼FFA见黄斑中心凹鼻侧荧光渗漏增强(箭头)。
CIRRUSOCT——立方扫描
双眼Cube扫描,厚度地形图示右眼黄斑鼻侧显著增厚病灶,左眼视网膜厚度尚可。
高清5线扫
右眼OCT扫清扫描可见椭圆体带、光感受器外节、交叉区及RPE光反射不规则,视网膜层间点状高反射。黄斑鼻侧神经上皮层下可见团状中高反射病灶,其下RPE-Bruch膜复合体连续性中断(箭头)。
OCT血管成像
扫描范围6x6cm
在视网膜外层,通过enface图像可见弥漫性散在的点状病灶,通过导航线定位可见视网膜层间的结晶样点状高反射(黄箭头)以及RPE色素紊乱(红箭头)。
默认分层RPE-RPEfit清晰呈现了黄斑中心凹鼻侧异常网状血流信号。
诊断:
双眼Bietti结晶样视网膜变性合并右眼CNV
治疗:
右眼抗VEGF治疗
OCT血管成像随访
滑动一下
右眼行两次抗VEGF注射术。从初诊到第2次治疗后20天,右眼CNV明显消退,CNV病灶逐渐平坦,异常网状血流信号面积变小,密度降低;患者视力由0.3提高到1.0,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
最佳讲堂
Bietti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crystallinedystrophy,BCD)
最早由Bietti于年报道,致病与4q35染色体CYP4V2基因变异有关。
眼底改变:视网膜尤其是后极部弥漫性分布黄白色点状结晶,伴有RPE色素紊乱、视网膜外层及脉络膜萎缩,少数患者可有CNV形成。
有研究显示BCD患者睫状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多个指标较正常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脉络膜萎缩可导致眼底缺血缺氧,诱发CNV形成;同时RPE的萎缩也导致了视网膜屏障功能受损。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文献!
申明:请各投稿医生在收集病例时,务必征询患者本人同意。本病例仅用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