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原创
无助、心慌、进退不得,喧闹声与自己无关。
一次意外走失的经历,让来自湖南的盲人女孩亚楠永生难忘。
那是她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领着她与几位同学外出,带她的那位老师不小心将她遗落在重庆街头。陌生繁华的街道,耳边充斥着人们的欢笑声。
普通孩子或许兴奋不已,亚楠看不见,无助和慌乱感萦绕心头。
或许是这种无助感太过深刻,那次之后,她在心里默默决定,一定要锻炼自己独立出行的能力:
“无论以后我被丢到哪儿,也要自己找回去。”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对视障人士来说,有诸多不便。盲文的学习资料少,盲人的职业选择也多数受限于按摩推拿。
像普通人那样,基本的衣食住行和追求梦想,都是一种奢侈。
网络技术普及后,他们的生活被逐渐改变,盲人女孩亚楠和程序员沈广荣,便是两个范例。
亚楠是先天性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小时候还能看到模糊光影,随着不断成长,她能看见的事物越来越少,接近全盲。
很小的时候,她就能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同龄孩子读书玩闹时,父母总是带着她辗转于不同城市,频繁地看病吃药。
起初,意识到这点,亚楠有些难过。
▲亚楠
她读的是盲校,一节课上,小学老师告诉台下这些患有视力障碍的孩子:其实你们很棒,完全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亚楠突然明白,自己不必太在意,视力障碍不该限制未来。
她的父母也很开明,从不会因视力问题去限制她做任何决定,送她去学舞蹈和乐器,钢琴、小提琴、萨克斯这类乐器,亚楠全都会。
或许正因这样的家庭教育,亚楠的脸上看不见丝毫自怨自艾,反倒积极乐观,爱笑也有主见。
报考高中时,亚楠决定学习音乐,当她听说重庆特殊教育中心有音乐专业,立刻报考了千里之外的重庆特殊教育中心。
亚楠的家乡湖南怀化距离重庆超过公里,从事音乐行业,未来找工作也很困难。前方可谓重重难关,很多人阻止她。
15岁的亚楠坚持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不学,会让我一辈子都很后悔,所以我毅然决然选了音乐。”
重庆求学期间,一个特殊的机会出现在她面前,钢琴家郎朗来重庆开演奏会,要从当地选择一些和自己合奏的乐手。报名人数超过人,亚楠一路过关斩将坚持到了最后。
她被选上了。
她还记得那天郎朗演奏了《黄河协奏曲》的四个乐章,那一刻,亚楠意识到,原来音乐真的可以穿透灵魂。
这次经历在她的心里埋下种子,考上长春大学后,她依然选了音乐专业。
大学生活对她的改变很大。这是一个融入集体的过程,班里五个学音乐的同学中,其他人学声乐,只有亚楠一个人学习器乐。
这意味着,上辅修课时,她常常需要自己独立出行。
吉林的冬天很冷,地上结着一层厚厚的冰,亚楠只能早些出门,拿着盲杖在冰上一点点摸索,磕磕绊绊地向前走,直至找到目的地。
盲人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细碎烦恼太多了。
▲亚楠
如今亚楠在独立生活方面,已经没什么问题。敢于探索的勇气和坚韧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视力的缺憾。
人们赞叹她坚韧勇敢,忽略了她需要付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训练独立出行的过程中,亚楠常常受伤,尤其是去一个新的地方,路上总有障碍物,她的腿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
当被问到,你是怎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麻烦?
亚楠想了想:
首先,要接纳自己,我和同龄人一样,要学习要工作,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其次,要有勇气,在社会上生活,不可能有个人拉着你拉一辈子。
科技正在改变他们的生活
亚楠是很有勇气的女孩,湖南出生,一路在重庆、长春、北京、英国求学与工作,她从不会因为看不见,放弃生命中的任何机遇。
本科毕业后,她生出另一个愿望,想出国留学,往外走,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
亚楠的朋友们鼓励她:
只要你想,就可以去。
▲亚楠寝室窗外的风景
留学的第一关是雅思考试,对英语的要求很高,普通学生也难以过关,对于盲人而言,难度变得更大,盲文的教辅书籍太少了。
最忙的时候,亚楠一边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工作,一边准备雅思考试,同时还会做些钢琴、家教类的兼职,弥补生活所需。
时间被挤压到最小单位,她每晚做题到凌晨三点,做梦脑子都萦绕着英文对话,早上七点不到,她又得迅速起床到单位上班。
15岁之前,亚楠从没想过留学。那时如果她想看书,需要靠父母打开纸质书,一字一句读给她听,总归有些麻烦。
当电子设备增多,数字时代来临,亚楠的阅读方式也随之改变。
通过听书软件和点显器,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听书,每周读书时长高达24-30个小时,还因此拿到了雅思6.5的好成绩。
今年,亚楠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收到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这是一所QS排名全球前50的顶尖名校。
▲亚楠的课程截图
在英国,她学习的是残障研究专业。她想要通过这个专业的学习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帮助更多处境相似的视障患者。
数字化技术,正悄声改变着每位视障患者的未来。帮他们实现了从前难以实现的梦想。亚楠去了心仪的学校,另一位视障患者沈广荣通过自学编程,成为一名盲人程序员。
和亚楠不同,沈广荣天生失明。肌肉可以控制眼睛,但在视力上,他看不见任何东西。
沈广荣很乐观,他从不会觉得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童年时,别的孩子做什么,他就会跟着做什么。上了高中后,他还学会了架子鼓,组过乐队。
他的兴趣爱好和普通人相似,喜欢唱K、看电影、听小说。
▲沈广荣打鼓
“只要我想做的事情,都会去做。”沈广荣不停探索生活的广阔可能。其中,编程是最重要的一种。
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办电脑课,从那天起,小广荣觉得电脑有关的操作和游戏,都太有趣了。
真正接触到编程时,广荣已经是初中生,学校给他们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他可以通过这台电脑,借助读屏软件去上网和发邮件。
这期间,他发现明眼人用电脑软件很顺畅,有视力障碍的自己却总是不太顺利。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于是他开始学习C++,HTML这类编程语言。
广荣对编程相当狂热,可在多数人看来,一个盲人最好的归属,是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
上职高期间,他也的确学习过针灸推拿,按部就班地去按摩院实习。原本,他或许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盲人技师。
此时,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招聘信息打动了他。
▲沈广荣
他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在按摩院实习,要么去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上班。
“我没想过今后要走向什么样的人生,只会想,现在有什么东西我想学习一下,单纯看作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投简历。
不久后,沈广荣真的收到了研究院的通知,他被录取了。
前方的路,还有很长
在信息障碍研究会里,广荣顺利成为一名IT工程师,体验并优化不同的互联网产品,为信息无障碍发展而努力。
近年来,“吃鸡”类枪战游戏走红,那时国内没有一款盲人能玩的枪战游戏,广荣想了想:要不我自己写一款?
他将所有的视觉元素转换成听觉元素,用3D方式展现,可以通过听力,从而感受到敌人的方位和脚步声,让视觉障碍者也能体验热门游戏,参与流行话题。
比起普通程序员,广荣作为视障人士更能体会到这个庞大人群的需要,也更了解如何去解决视障人群的问题。
他满足于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让视觉障碍群体享有更平等的权利。
▲沈广荣
无论亚楠还是广荣,当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从事了和信息无障碍相关的学习和工作。
在自身之外,亚楠和广荣想帮助更多相似处境的视力障碍者,让他们也能追求梦想,过上像普通人那样平凡可贵的日常生活。
信息无障碍飞速发展的今天,两人拥有相似感受:
社会对盲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