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干货丨诱发高血压加重的6大误区,快分享需


气温固然是诱发心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更关键的原因是,许多致命重症背后,和一个无声的“隐形杀手”──高血压脱不了关系。它没有明显症状,却悄悄地一点一滴地蛀蚀身体机能。我国人群十大死因中,与高血压有关或密切相关的占了一半。小编整理了大家最常碰到一些对高血压的错误认识,根据美国国家防治高血压联席委员会提出的高血压治疗准则,介绍控制血压最新观念,供大家参考。

1血压高是不是人之常“情”?

错误认识:既然我的高血压找不到原因,应该是体质关系,这和人的身材有高有矮、有人容易过敏的道理一样,不必控制,降下来反而不好。高血压需控制,才可降低血管与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的合并症。确实有超过九成的高血压是没有确切原因的原发性高血压,这和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但无论是原发性或因其他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若不治疗,对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伤害就在持续进行,应维持血压正常,才能避免严重合并症。

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长远杀伤力。

血管像河川,平日下雨,水量大些看不出堤防是否稳固,但长期高水压冲击,可使堤防出现缺口甚至倾圮,万一碰上飓风豪雨,水压暴升,大江溃堤酿灾祸只是瞬间的事情。人的身体也是,会逐渐适应血压增高,但血管与器官已经慢慢受伤,一旦狂怒或天气酷寒,便可能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意外。

高血压若不控制,对身体主要器官的危害如下。

①动脉:血压高可能使动脉内膜增厚,使血管硬化,管壁变厚且狭窄;并会破坏动脉管壁,形成斑块或动脉瘤,万一发生主动脉剥离、破裂,将比心肌梗死更危急,病人甚至来不及治疗就丧命。②心脏:血压高造成动脉阻力增加,导致左心室得更用力才能将血液打出去,长久下来左心室会变肥大,致使心脏衰竭;供应心脏血流的冠状动脉硬化,因而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③脑部:高血压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或是血块随血流至大脑各部位,是引起中风主要原因。④肾脏:血压高会使肾脏血液循环恶化,破坏肾功能,引起肾衰竭。⑤眼睛:造成视网膜病变,严重会失明。⑥代谢症候群:高血压经常带来另两个坏朋友——高血糖和高血脂,将来容易发展成糖尿病、心脏病、中风。

所以,每个人都应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多少,若超过/80mmHg,或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更需小心是否血压高。

2我的血压在正常值不用紧张

错误认识:我刚过40岁,血压/85mmHg,应该没什么大碍吧?

血压/85mmHg,将来罹患心血管病的机率会增加两倍。高血压最新治疗准则JNC7,新列入收缩压~mmHg,舒张压80~89mmHg,属于高血压前期。这些人将来发生心血管病的机率,比血压正常人大两倍。因此,血压/85mmHg,如果没有糖尿病、心脏病、曾经中风等危险因子,应该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

JNC7强调,即使你在55岁血压正常,终其一生仍有90%机会罹患高血压。所以,愈早开始注意生活起居,愈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这比买一堆健康保单经济实惠得多。

控制血压不单是吃药而已,可别小看良好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的贡献。再好、再有效的降血压药物,平均降血压的功效约是8mmHg左右,有益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不比吃一颗降压药逊色。

对高血压有益的生活形态,包括以下方面。

①减重:减轻体重对降血压有显著效果,维持体重指数(BMI)在18.5~24kg/m2没范围内。②采取高血压防治饮食法(DASH):重点在于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低脂肪制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和太咸的食物。③运动:各种有氧运动对控制血压都有帮助。健走既方便且有效,最好每天走30分钟。④戒烟:抽烟增加坏胆固醇堆积在血管,造成动脉硬化,且会使血管收缩狭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⑤限制饮酒:少量酒精,有轻微降血压作用,但超过则会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健康人一天酒精量不要超过10g,大约是一瓶啤酒或ml红酒。⑥足够睡眠:压力大、失眠会使血压上升,睡得饱血压才能稳定。

3只要有一个值正常就问题不大

错误认识:高的那个血压(收缩压)高一点没关系,因为低的血压(舒张压)正常比较重要。

舒张压和收缩压一样重要。尤其50岁以后,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

过去有舒张压比收缩压重要的说法,认为舒张压不超过90mmHg就不算高血压。但JNC7认为,年龄超过50岁的高血压病人,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

JNC7调整过去标准指出,要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应将血压控制/90mmHg以下,对于已经有糖尿病或肾脏病的患者要求更严格,应控制在小于/80mmHg。

4最近血压再没高过,药就先停停

错误认识:高血压药物可以自己调整,血压正常就不用吃了。

需把高血压当成慢性病,终生控制。停药后一两天血压正常,是因为药效还在,之后还是会升高。

很多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压而逃避治疗,理由是“要吃一辈子的药,从此变成药罐子”,所以能拖就拖,迟迟不肯就医。其实没有吃一辈子,只吃后面半辈子的药,却能减少得心脏病、中风的危险。或者有病患自己当医生,将每日服用一次,改成两天一次。等隔天或接连几天量血压正常或稍高,没有什么不舒服,干脆把药停了。

停药后几天血压正常,是因为药物维持血压效力还在,等到药物浓度完全消失,血压会再度上升,回到没控制的高血压状况,将来发生合并症的机会同样高。更且,有些药若骤然停用,可能会使血压反弹、心跳加快更危险。

正确减量应由医师判断,不是拉长服药间隔,而是从吃一颗改为半颗,或改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5分点亲友的药有何不可

错误认识:既然自家人有高血压,那么药物应该可以通用,先生的药分给太太吃没关系。

高血压的治疗需量身定做!

诊治高血压,需考量病人的年龄、性别、有没有抽烟、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问题;且要评估高血压是否已经造成病人心、肾、脑、血管等重要器官伤害;再决定该用哪种作用机制的药物,最终目标是希望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发生率,采用个人专属的血压治疗。

因此,即使血压同样是/mmHg的两位病人,有可能甲病人只需降血压,但乙病人还需考量心脏扩大问题,治疗方式不同。病人千万不要贪图省事乱吃他人的降压药。

6是药三分毒,少吃少中毒

错误认识:降压药吃愈少愈好,副作用也少得多。

不一定。现今高血压治疗趋势,的确偏向一天吃一次长效型药物,但多数高血压病患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理想血压值。

高血压药物进步快速,选择慢慢释放药效、一天吃一次的长效型降压药,可以增加病人长期服用意愿。而JNC7发现,大部份高血压患者需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

有些病患常抱怨吃了降压药,出现头晕、干咳、脸红、阳痿等副作用。最好在下次就诊时告诉医师,因为降压药种类繁多,真有不适,医师可以改处方,千万不要自己停药。

总之,如何让高血压病人愿意遵守和配合医师治疗,是血压控制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因素。建议病人若对治疗有疑问,一定要告诉你的医生,充分沟通才能保障你的健康。好好量血压,储蓄健康本钱,正确测量血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量血压的前半小时,避免进食、运动、吸烟、喝含咖啡因饮料。②使用经过认证的血压计,只要校正无误,水银、电子血压计均可。③舒适坐在椅子上,脚着地,至少休息5分钟才开始测量。④测量时,手臂位置与心脏同高,血压计的臂带大小应可围绕手臂80%,大人、孩童需用不同的臂带。⑤血压应至少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平时在家测量,医院因为紧张,测出来的血压不准确。血压愈高,寿命愈短。高血压若不控制,高血压人群的中风机率将会增加7倍,而心衰的机率会增加5~7倍,于此同时,冠心病机率增加2.5~4倍。因此,要做好血压的有效控制,才能促进心脑血管的健康。来源:中国心律失常防护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nyunyun.com/smbf/6410.html


当前时间: